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上市公司理財炒房有幾多苦澀

2016年09月30日 10:56 | 作者:魯寧 | 來源:新京報
分享到: 

9月上旬和中旬,滬深兩市有546份上市公司發布公告,公布購買理財產品等投資事項,涉及上市公司自有資金556億元。如中國動力9月14日發布公告稱,公司動用80億元已募集資金,購買一年期保本型理財產品。中國動力半年報披露,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94.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1億元。這等于說,該公司幾乎將上半年85%的營業收入都用來購買理財產品。

目前,我國實體經濟臃腫、過剩、滯脹之態越發突出,實體經濟利潤率低于商業銀行同期放貸利率,而市場資金面卻十分寬松,大量的流動性皆注入了與去杠桿背道而馳的金融自我炒作市場,市場上尋找出路無果的資本,出現了嚴重的“堰塞湖”,直接導致今年以來保本型理財產品的平均保本收益不到3%,能有2.5%的保本收益已可排進幸運之列。中國動力因投入資金量大,按3.2%的年化收益率,在一年之內,該公司即使主業利潤為零,僅理財收益一項,仍能給公司帶來2.56億元的“理財收益”。

放在早些年,單筆理財投資如此巨大,同樣購買理財產品,保本收益至少在8%以上,而且購買方還有極大的討價還價余地,現如今,3.2%的年化收益率購買者也認了。這至少說明,一方面,企業大量資金不敢投實業,亦投不進去,存銀行收益率更低,權衡再三,買理財產品總比存銀行要好;另一方面,真正急需資金支持的創業創新型公司,向銀行借貸利率很高,央行所釋放的流動性,在經歷七拐八彎的循環后,最終沉淀于資本市場,在銀行、證券、保險、基金、債券、信托、期貨、金融租賃之間封閉運營,杠桿越加越高。

與購買理財產品相映成“趣”的是上市公司賣房保殼,這樣的市場傳奇,刺激更多上市公司大肆搶購土地、房產及商業地產。9月21日,*ST寧通B發布公告,出售兩套評估價為2272萬元的北京商品房,用于填補虧損窟窿保殼。這兩套房產12年前持有,資產價格翻了16倍之多,該公司連年虧損,今年上半年又虧損2110萬元,出售兩套房產正好將上半年虧損窟窿填上。與此同時,海航創新、綠庭投資等一批步履維艱的上市公司有樣學樣,紛紛發布出賣房產救急公告。

表面上看,賣房產不同于買地買房產,其實,持有房產之超高收益的“現身說法”,以及堅守實業的普遍窘境,難免對更多實體公司出資買地買房產,形成巨大的示范效應。下半年以來,不僅房地產公司之間互相兼并與收購風起云涌,行業外實體公司亦紛紛跨界收購房地產公司資產,僅9月份以來,擬收購資金的規模即輕易超過了千億元。名義上,出資者收購的是公司,本質上收購的卻是被收購方所持有的土地和在建樓盤,如此勢必人為吹大土地與房產的資產泡沫。

今年前8個月,去杠桿、去庫存的實施結果不盡如人意。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因縣城人口和產業空心化加劇而進展緩慢,一二線城市爆發搶房潮迫使限購限貸政策再祭。1994年分稅制實施至今,多數地方“吃飯預算內,花錢預算外”,由于中央與地方事權財權重新厘定改革剛剛開始,新的央地激勵相容機制尚未形成,只要中央一提保增長,一些地方就有足夠沖動和理由,打著去庫存名義,放任推高土地價格和房地產價格。而商業地價和商品房地價居高不下,帶動實體經濟用地價格不斷上漲,導致實體經濟投資成本非理性攀升,最終反映為民間資本實體投資意愿的更快萎縮。這已經成為一個企業界、金融界和地方政府都心知肚明的矛盾,解決之道何在?

鑒于宏觀調控越來越難,從現在起,地方與中央務必同心同德,全力應對資本的進一步“避實就虛”。至少要盡快遏制住這一勢頭,否則,明年開春之后,穩增長的調控余地會進一步被壓縮,局面將更加嚴重。(魯寧)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上市公司 理財炒房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精品v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网站 | 夜夜夜夜夜国产区 | 亚洲性爱在线免费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 日本乱辈伦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