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農民進城窘境:表面上看似不愿 實則是“不敢”
資料圖:農民住進聯排別墅。王劍 攝
記者近日走訪了山東、安徽、吉林、湖北、陜西、山西等10余省份上百名農民發現,農民進城態度大體可分為“三個‘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擁護,三分之一中立,三分之一反對(其中部分農民尚能轉化為擁護或中立)。在這背后,由于就業不穩定、擔心失去多項財產權益、子女入學難一系列現實問題,一些農民在進城、“上樓”時顧慮重重,表面上看似不愿,實則是“不敢”。
對此,專家學者和基層干部認為,在推動城鎮化過程中應樹立宜農則農、宜城則城的理念,采取妥善措施打消進城農民的后顧之憂,同時充分尊重農民自主定居的權利,不能讓農業轉移人口“被落戶”“被上樓”。
農民對進城態度分化
有農民表示,只要經濟收入上得去、社區配套設施完善、搬遷過程中利益不受損,哪個農民不愿意上樓?
今年38歲的王金花原來住在山西省孝義市梧桐鎮中王屯村,梧桐鎮曾因全國首個環保區域限批“黃牌”而聞名,鎮域總面積3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羅棋布存在著2000多個焦化廠。當地村民調侃,這里“煙囪比樹多”“鳥過梧桐變烏鴉”。
為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梧桐鎮在孝義市率先進行移民搬遷,在城郊建設移民新區。2012年冬天,王金花在梧桐新區以1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了一套90多平方米的樓房,又通過農村舊屋置換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樓房。“以前我們一家四口和公公婆婆住在一個五孔窯洞里,村里也沒有個干凈處,空氣中都是一股焦化味,嗆得不行。你看現在家里這條件,感覺跟做夢一樣?!庇浾呖吹?,新房雖然裝修簡單,但家電設施一應俱全,周邊環境也很優美。
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臨邑鎮洪馬村是德州市首個整村搬遷上樓的回族村。記者在這里看到,十幾棟六層高的樓房錯落有致,周邊不僅幼兒園、小學、養老院、社區服務中心、養殖小區等生產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還配套建設了臨邑縣最大的清真寺。“以前我們村家家戶戶是‘東屋廚房,西屋養羊,北屋住人’,現在住上了干凈敞亮的樓房。我在新社區里開了個小賣部,一個月還能多掙千把塊錢?!焙轳R村村民李建設告訴記者。
記者近日隨機走訪了山東、安徽、吉林、湖北、陜西、山西等10余省份上百名農民發現,多數農民對于“上樓”持歡迎態度。他們表示,農民祖祖輩輩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做夢都想著能“跳出農門,邁進城門”。
多地基層干部都向記者談起,農民一開始對上樓態度有個大概的“三個‘三分之一’”規律,即三分之一農民積極擁護,包括青壯年農民、有城市生活經歷農民、較高學歷農民、富裕農民等群體;三分之一農民中立,覺得上樓也行不上樓也行,上不上樓“隨大流”;三分之一農民反對,包括老弱病殘農民、收入較低農民等群體。并且,只要基層干部再做做相關工作,反對的“三分之一”中不少農民還能夠轉化成擁護或者中立,到最后還一直反對上樓的農民基本少于總人數的5%。
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單位共同發布的“中西部農民向城鎮轉移意愿分布”調查數據顯示,受訪農民中“很想”占11.83%,“比較想”占21.73%,“一般”占17.45%,“不太想”占24.82%,“完全不想”占24.13%。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農民進城窘境 表面 不愿 實則 “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