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議 全國政協十二屆十七次常委會議
傳承人的故事
白大成,1939年生于北京,滿族,在胡同兒里長大,從小受家庭影響,熱愛京戲,喜歡畫畫?,F為鬃人制作手藝傳承人。
鬃人是北京獨有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鬃人手工藝品受皮影和京劇的影響而產生,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始創于清朝末年,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
鬃人的頭和底座采用膠泥脫胎,用秫秸稈做身架,外繃彩紙或色綢外衣,并絮少許棉花,然后依據人物故事勾畫臉譜,描繪服飾,底座粘一圈約二三厘米長的豬鬃,便制作成一個生動的鬃人。數個鬃人組成一組戲劇人物,按京劇中的生、旦、凈、末、丑,放置于銅盤中,只要輕輕敲打銅盤的邊,靠豬鬃的彈力,盤中的人物便會舞動起來,再配上京劇的唱腔,就如同真人在舞臺上演出,展現了民間手工制作的精妙和戲曲藝術的魅力。
滿頭銀發,鼻梁上架著一副眼鏡,年過七旬仍精神矍鑠的白大成談起他制作的鬃人,就打開話匣子了:“那時在白塔寺廟會上就有個賣鬃人兒的,那可是不到二寸的小戲出兒。在銅盤里團團轉,大家都圍著看這小玩藝兒?!毙r候,父親經常帶他到京城的白塔寺、隆福寺廟會玩。父親告訴他這叫“銅茶盤子小戲出兒”。那年春節,他用長輩們給的壓歲錢買了兩個小鬃人,歷經滄桑,今天,它們還存放在他的展柜里。
白大成喜歡看京劇,又愛畫畫,加之童年觀看小戲出兒鬃人的難忘記憶,使他從青年時代就與鬃人這京味十足的民間藝術結了緣。上個世紀50年代末,他還是航空工業學校的學生。一年暑假,得知“鬃人王”的二代傳人王漢卿先生健在,便主動找上門,看他如何制作。那時老先生的兒子在西北工作,鬃人行當眼看要后繼無人。不保守的老先生對他說:“你還年輕,如此喜愛鬃人,若能將鬃人傳承下去也是件好事?!?/p>
打那時起,白大成就一猛子扎進了鬃人的制作與研究中,他決心將鬃人這個民間藝術從瀕臨失傳的邊緣拉回來。幾十年來,他在繼承傳統工藝上,不斷有所改革。
鬃人的臉部是重點。白大成用自己做的泥模子“磕”出來,依靠泥臉造型和繪畫相結合,以京劇臉譜為依據,表現出不同行當人物的氣質。以前的鬃人沒有腿,下身僅是個錐體,他根據京劇人物和情節,讓鬃人“長”上了腿———以棉絮充實身架,輔之以鋁片的刀槍,毛線的盔纓子,戲裝邊角料。精細的開臉繪畫,鬃人的身高也翻了一倍以上,京劇優秀劇目中的人物得以展現,白大成制作出的鬃人更加光彩,威武生動,同時也更易保存,受到了很多愛好者的歡迎。
白大成還熱衷于各類民俗藝術品的收藏。幾十年節衣縮食,他把錢都用在收藏民俗工藝品上。尤其京劇藝術和十二生肖方面,收藏的物件兒甚是豐富,京劇的臉譜專集、清代的戲曲繪畫、刻有京劇人物的各類工藝品,可謂收藏齊全。他的收藏被政府掛牌成為個人收藏博物館。
在傳承的問題上,白大成更不含糊。怕傳統民間工藝在他這輩兒失傳,他讓兒子白霖繼續傳承,成為鬃人第四代傳人。
“我是從一個愛好者成為了行業的傳承人,半個世紀過去了,坎坎坷坷、歷經磨難,所遇到的困難和艱辛不言而喻。目前,國家很重視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但很多手藝仍存在失傳的可能性,我很擔心?!卑状蟪煽粗构裰械淖兹瞬粺o憂慮地說。
為了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喜愛鬃人,白大成父子走進14所學校和4個社區,為在校學生和百姓展示鬃人制作工藝。“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加入我們,給可愛的小鬃人注入勃勃生命力?!?孫權)
編輯:薛鑫
關鍵詞:傳承人 公孫馨 李成家 鬃人白 安徽黃山朱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