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中元節又到,文明祭祀不必一刀切
禁止焚燒紙錢,是現代工業文明下的環保主義與建立在傳統農業社會上的儒家價值的沖突,找到兩者的“最大公約數”,循序漸進,才是實現文明祭祀的務實路徑。
據報道,中元節前夕,全國各地城市管理者又開始了例行動作:倡導文明祭祀。各地做法不同,有禁絕在城區燒紙甚至售賣祭祀用品的,比如蚌埠、長春;也有并不完全禁止祭祀燒紙,而是為燒紙祭拜者劃出特定區域的,比如成都、合肥等城市。不管各地以何種手段倡導文明祭祀,背后的目的無一例外是環保。
在綠色生活成為一種風潮的當下,環保堪為城市治理的“頭部內容”。亂燒紙錢會不會造成污染?答案是肯定的。據成都環保局相關負責人稱,焚燒紙錢所產生的細顆粒物甚至比PM2.5、PM10的體積還要小,集中燒紙錢則會導致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濃度明顯上升。如此,祭祀燒紙就與城市環保治理產生了沖突。
但為了防治空氣污染,是否就應該像一些城市所做的那樣,禁絕一切紙錢的售賣與焚燒?
要看到,市民焚燒紙錢、祭祀先祖是一種重要的民間傳統,有著極強的延續性與生命力。它不僅承載著慎終追遠的功能,更包裹著傳統文化的“孝道”意涵,所謂“敬天法祖”、“事死如事生”。這種傳統賡續千年而不變,實際上已經深入民眾骨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概禁絕,似無可能。
本質上,城市管理者禁止焚燒紙錢,是現代工業文明下的環保主義與建立在傳統農業社會上的儒家價值的沖突。當下而言,兩者都是不可棄置的生活方式,強行擇其一去其一,不僅有違“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執法倫理,手段也略顯粗暴,易引起不必要的抵制。
在這種情況下,尋找兩者的平衡就是必要的選擇。與蚌埠、長春不同,成都、合肥等地的手段就溫和了許多。在成都,管理者不僅倡導鮮花祭祖,也允許市民在相對空曠、空氣流通的地方燒紙錢;在合肥,廬陽區城管執法大隊在城區設置76處文明祭祀點,放置文明祭祀盆,供市民燒紙錢。這既滿足了市民祭祀的需求,也最大程度地減少了祭祀對空氣的污染。
有一種聲音是,僅靠宣傳引導是無法讓市民放棄焚燒紙錢的,所以不如強硬禁止。殊不知,一項政策能夠推行成功,一定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在燒紙錢祭祀依舊是民眾主要祭祀方式的當下,政策逆勢而行,勢必引起反彈,引發城市治理“并發癥”與“后遺癥”。到頭來,反而耽擱文明祭祀的推廣進程。
在傳統與現代中找到環境治理的“最大公約數”,是各地需要做出的選擇。
□新京報評論員 王言虎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元節 文明祭祀 焚燒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