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經濟有很大可能在一兩年內成功觸底
加快創新發展,正確認識形勢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我們準確把握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機遇與條件。
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的關鍵期
當前,我國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底”在何處?從高速增長回落后前景如何?這是我們在“十三五”時期直接面對的重要問題。我國經濟增速回落,直觀地看是由以往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背后則是經濟結構、增長動力和體制政策的系統性轉換;從長期增長過程看是增長階段的轉換,可稱之為“轉型再平衡”,也就是由高速增長的平衡轉向中高速增長的平衡。這一平衡的實現,將取決于三個條件:一是從需求側看,高投資要觸底;二是從供給側看,去產能要到位;三是從中長期看,新動能要形成。
在經歷了6年多的增速放緩后,上述3個條件逐步形成。促成高投資的三大需求,即基礎設施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出口正在趨于穩定;去產能有所進展,工業品出廠價格開始反轉回升;盡管新增長動能在規模上還無法完全對沖舊動能的下降,但在提高增長質量效益、擴展發展空間上呈現好的勢頭。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已非常接近底部,正處在壓力和困難較大、同時已看到轉型成功曙光的時候。如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取得實質性進展,我國經濟有很大可能性在今后一兩年成功觸底。這里所說的觸底,不是說將會出現所謂的V型或U型反轉,而是說增長速度不會繼續下降而是穩住了,進入L型的下邊,也就是進入一個速度適當、更具創造性和可持續性的中高速增長平臺。從國際經驗看,這個平臺有可能穩定5到10年乃至更長一個時期,從而為我們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和更長遠的發展目標打下穩固基礎。
質量追趕階段需要更多依靠創新發展
目前,我國人均GDP約為8000美元,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4萬美元。我們要接近或趕上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大部分追趕應完成于中高速增長期。如果說過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主要是數量追趕,那么,進入中高速增長期后則主要是質量追趕。
與數量追趕期相比,質量追趕期的一個特點是外在的變化趨緩、追趕難度加大,主要由過去的“鋪攤子”轉向“上臺階”。與數量追趕相比,質量追趕對發展條件、體制和政策環境的要求有很大不同。
一是糾正資源錯配。目前在行業之間依然存在較大的生產率差異,表明要素流動不暢、配置欠佳,其根源在于行政性壟斷,要素的市場化流動和定價受阻。通過深化改革糾正資源錯配,仍然會在傳統產業釋放出規模可觀的需求,特別是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投資需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提高生產率,增加收益,化解潛在風險。這也是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降成本潛力最大的領域。
編輯:秦云
關鍵詞:經濟 觸底 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