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劉新文:實施邊貿扶貧 推動邊民致富
近年來,國家制定出臺鼓勵邊貿政策措施,給沿邊地區帶來極大經濟效益,越來越多的邊民得到實惠,逐步形成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邊貿扶貧新路子。在看到邊貿扶貧政策效應的同時,也應充分認識到當前實施邊貿扶貧過程中,邊貿惠民作用和政策紅利受一些制約因素影響,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主要表現在:邊貿互市點的貨場、倉儲裝卸、信息化水平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互市貿易商品“穿岸而過”,難以直接在邊境地區進行深加工,形成產業鏈,邊貿拉動地方經濟和帶動貧困邊民就業的作用有限;不法分子通過購買邊民免稅額度、租借邊民證、雇用邊民搬運、帶進互市商品等方式從事走私違法活動在邊境地區較為普遍,互市貿易政策紅利沒能真正惠及邊民;現行部分互市貿易政策法規滯后,如對互市商品范圍的界定及種類數量限定、互市點開放審批、互市商品進入國內流通環節等方面的規定難以適應當前互市貿易發展實際,影響了互市貿易政策整體效應的發揮。
劉新文
為進一步完善邊貿政策,尤其是互市政策措施,充分發揮邊貿在沿邊扶貧開發中的作用,促進邊境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邊境加工企業發展,延長邊貿產業鏈,推動邊貿產業化發展。繼續加大對邊貿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適當放寬或取消涉及邊境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配套資金的政策。加大信貸融資力度,為邊境地區形成加工型產業拓寬融資渠道,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互市免稅商品就地加工,提升其附加值,讓邊貿政策紅利最大程度留給邊境地區和邊民。
二是改變將邊民個體視為互市貿易唯一主體的思想觀念,組建互市貿易合作社,引導邊民以集體形式開展互市貿易。基層政府在本輪精準識別基礎上,對有從事邊貿意愿和能力的貧困戶進行指導培訓,鼓勵幫助貧困邊民以投資投勞參股的形式參加合作社開展互市貿易,幫助他們解決因缺乏資金和自身發展能力弱而無法充分用足用活互市免稅額度優惠政策這一難題。海關應適應合作社經營特點,創新監管模式,對合作社互市貿易進行規范管理。
三是修改完善邊貿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規。修訂現行《邊民互市貿易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互市貿易定義、貿易主體等方面內容,適度放寬互市免稅政策商品原產地范圍;參照農產品收購進項稅抵扣的辦法解決互市商品規范進入地方生產領域的問題,推動邊境加工產業發展;改革互市場所開放審批制度,取消互市委托管理規定,把設立開放互市場所納入國家口岸開放管理,加強海關對設立開放的互市場所的監管;適度提高邊民互市進口免稅額度和放寬互市商品種類限制,以提高邊民參與互市貿易的積極性。
四是通過“互聯網+”提升互市貿易信息化水平。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建立邊貿管理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將邊民身份備案、互市商品申報、海關監管等方面信息納入網絡服務平臺,形成國家層面的邊貿大數據,為國家準確研判邊貿發展,準確制定邊貿政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五是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大力鼓勵和支持各方面條件較為成熟的省區,探索建立邊境自由貿易試驗區,實行“兩國一檢”的通關合作新模式,提升海關通關便利化水平,推動邊貿互市轉型升級,提高邊境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劉新文 邊貿扶貧 互市政策措施 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