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公務員平時考核公眾參與是關鍵

2016年07月13日 10:31 | 作者:張貴峰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近日,北京公布了《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其中明確要強化公務員平時考核。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除北京外,浙江等地也出臺類似文件對公務員平時考核進行了規范。如浙江實行“日志式”管理、廣西強調工作生活社交均要受監管……“鐵飯碗”的公務員群體,將面臨越來越細化的考核制度,身在體制內,但是干多干少不再一個樣。

u=335106373,994283406&fm=21&gp=0

依據《公務員法》,“公務員的考核分為平時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時考核為基礎”。這意味著,平時考核不僅是公務員考核中的一個具體考核種類,實際上也是整個公務員考核體系中的一個基礎性關鍵環節;不僅是對公務員日常履職狀況的考核,也是最終評價公務員履職水平和質量的一個根本依據。可盡管如此,長期以來只關注定期考核而不注重平時考核,又是許多地方公務員現實管理中一個不同程度普遍存在的問題。這誠如此前曾有基層公務員對媒體表示的,“單位除了年度考核外,平時基本上沒有考核”。

在這種背景下,全國許多地方都出臺相關規定:明確要強化公務員平時考核,顯然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毫無疑問,與其他任何社會職業一樣,公務員職業要想有效避免出現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情況,確保形成“獎勤罰懶、優勝劣汰”的職業激勵機制,基于日常履職狀況的平時考核,同樣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環節。否則,一旦沒有平時考核作為一種基本尺度、約束,勢必不僅會導致干多干少一個樣,還會進一步催生干與不干、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并最終形成一種劣勝優汰的職業逆淘汰機制。

不過,進一步回到平時考核問題,具體究竟怎樣確保平時考核質量,使之真正充分發揮優勝劣汰的職業激勵作用?筆者以為,除了目前各地推出的“‘日志式’管理”、“八小時以外活動納入考核”等措施,一個更重要的關鍵或許還在于:在公務員平時考核過程程序上,能否確保社會公眾的充分參與,充分尊重他們對于公務員履職狀況的評價權、監督權?毫無疑問,作為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天職的公務員職業,其履職狀況究竟如何——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都有哪些表現,作為公務員服務對象的社會公眾,實際上都是感受最深,也最有評價權。這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的,“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黨員、干部身上的問題,群眾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 。

毋庸諱言,在現行公務員考核制度中,這種公眾發言權、評價權,事實上還并沒有得到充分應有的尊重。因為無論定期還是平時考核,現行公務員考核很大程度上主要都是一個內部化特征明顯的“自我、關門考核”,缺乏社會公眾的有效參與。如依據《公務員考核規定》,考核程序主要是,“自我述職——主管領導寫評語——本機關負責人確定考核等次”。這正像此前媒體曾報道的,“參與評定的人,也都是被評人,大伙都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友好姿態相互評定,除非太過分,一般不會評定別人為基本稱職,這些年年終考核還沒見過不稱職的”。很明顯,如果這種內部化考核方式不能有效改變——仍是一種“自我評價+領導確定”格局,那么即便強化平時考核,其質量和真實性,也很難充分保證,如“日志式管理”可能有異化為“自我表揚式日志”之虞,最終仍是一種“你好我好大家好”式的走過場、走形式考核。(張貴峰)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公務員 考核 公眾參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人妇乱系列中文字幕 | 五月天AV在线免费观看 | 五月天在线精品 | 精品国产肉伦伦在线观看 | 性饥渴一区二区三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