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傅瑩:在失序與重建秩序之間
未來秩序應當最大限度地容納全球治理、大國協調、多邊合作、南北對話等等,把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各種支柱和環節都包容進來,關注到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利益,提供一個大家都能舒適地居于其中的秩序屋頂
傅瑩
英國最近發生的脫歐公投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世界在發生變化。人們問:歐洲一體化是否已經開始瓦解?這是否加速了以西方為中心的世界權力結構的去中心化?
在英國和西方,一般都認為當今的世界秩序是由美國建立和主導的“美國治下的和平”。這個秩序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也發揮了許多作用,美國作為主導者從中獲益匪淺。但是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從未完全接納中國。因為與西方體制的差異,中國盡管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在政治上卻被西方世界所排斥。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也絕少考慮中國的安全訴求。
而“美國治下的和平”在今天又能對世界提供多少解決方案呢?有時候它制造的問題多過解決的問題。數十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推廣西方價值觀已被證明并非有效,尤其是在一些舊政府管理體制被破壞、替代體制尚未成型的國家,西方強行推廣自己的價值觀引發更多混亂,動蕩甚至外溢,后果不是秩序,而是失序。試想,當反恐戰爭剛拉開序幕的時候,誰能料到有朝一日恐怖主義幾近發展為準國家形態;而在阿拉伯世界點燃“革命”之火時,誰又能想到有一天歐洲要面對數以百萬計的難民潮?
在防御領域,美國主導的軍事聯盟將其利益置于他國之上,在全球安全中引發新的矛盾,尤其在一些地區爭端中導致更為復雜的局面。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只會加快失序。
全球化的進程改變了世界,同樣也改變著世界力量格局。
過去的幾十年里,資本、技術和市場從西方發達中心向更加廣泛的邊緣地區擴散和轉移,較不發達國家漸次實現經濟騰飛。伴隨這個趨勢,世界權力也在分散化。在西方主導的秩序呈現弱化態勢,甚至無法應對所有挑戰的同時,新興國家被期待更多地參與世界事務和分擔責任。
中國作為崛起性力量,已經認識到隨之而來的高漲的國際期待和由此帶來的壓力,一些人憂慮中國是否要挑戰現存秩序抑或是試圖建立新的秩序,擔心中美可能會走向世界權力的爭奪。
中國強調自己是“國際秩序”的一部分,此處講的“秩序”指的是聯合國及其附屬機構組成的“國際秩序”,包括國際法原則。中國對這個國際秩序有很強的歸屬感,當年參與了其創立,現在是受益者、貢獻者和改革者。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話來講,中國的意圖“并不是推倒重來,也不是另起爐灶”。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做了重要講話,提醒全黨“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他談到國際問題時,重申了中國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外交理念,表示中國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國際秩序和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中國正在為改革、完善國際秩序貢獻力量,例如創建亞投行,以及提出能更好聯通世界的“一帶一路”倡議等。再比如,在安全領域倡導共同安全、綜合安全、合作安全與可持續安全。
鑒于上述,考慮未來秩序需要超越現有概念,例如可以提出“全球秩序”這樣一個更加宏觀的思路,最大限度地容納全球治理、大國協調、多邊合作、南北對話等等,把這個時代所需要的各種支柱和環節都包容進來,關注到所有國家和地區的利益,提供一個大家都能舒適地居于其中的秩序屋頂。
(作者為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傅瑩 失序 重建秩序 脫歐公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