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霍建新:體育教育事關未來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謂完全之人物?謂人之能力無不發達且調和是也。人之能力分為內外二者:一曰身體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發達其身體而萎縮其精神,或發達其精神而罷敝其身體,皆非所謂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與身體必不可調和之發達。”這是著名教育學家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中的開篇之論。
霍建新
筆者近日在參加“中美學校體育高層戰略對話”中,一個問題始終縈繞腦海,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我國青少年的身體不那么有競爭力?
以注重學生身體鍛煉直接效果的體質教育思想與強調掌握運動技術、技能為主導的技術教學思想一直在我國體育教育思想中占有主導位置,這種以“傳技”為目標的教學方式簡單、枯燥,講解+示范的教學過程年復一年,毫無新意,學生對此產生乏味情緒甚至想方設法逃避體育課。體育教育的過程應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培養創造性、體現生命的多樣性,積極倡導生動活潑的體育課堂,讓每個學生享受運動的樂趣。另外,有些學校體育場地及體育器材不夠,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充分得到練習,只能是紙上談兵,這樣既難以掌握技能,也不能達到鍛煉的目的,教學內容乏味,從而更加加劇了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想法。體育鍛煉完全可以走出校園,“鳥巢體育大課堂”為我們上了一堂很好的體育課,數百名學生奔跑在鳥巢跑道上,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鳥巢舉辦過奧運會,是很神圣的地方,也是國人驕傲。這堂課會成為我人生中值得銘記的經歷”。也許不久的將來,他們會成為真正的運動員。
青少年體質下降,深層原因還有長久以來的教育體制,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都被應試教育填充,儼然已經成了一切為考試服務的“應試工廠”。孩子們從小學入學報到起就為進入名牌大學而“奔跑”,鋼琴、畫畫、英語、奧數等興趣班報了一個又一個,即便是練習了某項體育項目,也存有為“體育特長生”的加分之嫌。這種臨時抱佛腳的功利性體育教育本質上還是應試教育,即便是這樣應試性的體育教育,評價標準也是一降再降,引導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標準每修訂一次,就讓人失望一次。多數家長擔心體育鍛煉占用太多時間會拖了考試成績的后腿,“終身教育、終身體育”的觀念并沒有得到家長們的認同。體育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開發智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同樣條件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考試成績可能提高40%,一生的收入也比別人高出7%-8%,平均壽命可能增加5年。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對肥胖孩子家長的一項調查顯示:幼兒園階段,80%以上的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會不會計算、認識多少字;中小學階段,60%—70%的家長從不帶孩子鍛煉。顯然,我們仍然認為運動并不是教育的“必需品”。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很多家長把體育課看得比文化課更重要。這些國家的體育文化無處不在,在這樣的氛圍影響下,多數家長和孩子都擁有至少一項運動技能,家長更是全力支持孩子參加各類體育比賽,甚至攀巖、拳擊、格斗等易導致意外傷害的運動。
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體質關系到國家民族的未來。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要求各地中小學校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足開好體育課程,通過組建運動隊、代表隊、俱樂部和興趣小組等形式,積極開展課余體育訓練。“達標爭優強健體魄”“健康第一”“每天鍛煉一小時”等口號和理念也掀起了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新熱潮,相信這會是體育教育一個美好的開端。
(作者系北京市政協委員、首都體育學院教授)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霍建新 體育教育 教育 體質教育思想 技術教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