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獻給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
95載風雨兼程。中國共產黨引領積貧積弱的國家擺脫苦難、邁向輝煌,團結起億萬華夏兒女力挽狂瀾、擊楫奮進。
95載接續奮斗。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地球上最大的政治奇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這個政黨同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緊緊融為一體。
人間正道,砥柱中流。
勇于擔當:與生俱來的優秀品格。中國共產黨為國家民族的犧牲與奉獻,永遠銘刻在歷史的豐碑
“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斬釘截鐵的宣示,向世人再次展現了共產黨人勇于擔當的氣概。
滄海橫流,方顯勇毅。在關系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一個個重要關口,中國共產黨總是挺身而出、肩負天下興亡。
“沖決歷史之桎梏,滌蕩歷史之積穢,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穿越一個世紀,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吶喊,仍然擲地有聲。
那時的中國,列強蠶食、山河破碎;億萬同胞,飽受凌辱、任人宰割。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報國無門;各種政治力量輪番登場,無果而終。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一次次轟轟烈烈的維新求變,祛除不了“東亞病夫”頹廢衰敗的病根,終結不了內憂外患的夢魘,未能改變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悲慘命運。
“諸路皆走不通了”——1921年的新年,面對風雨如晦的神州大地,青年毛澤東曾發出這樣的慨嘆。
俄國十月革命的火種,點亮了在黑暗中尋路的希望。
1921年7月,13名來自各地黨組織的革命者在上海法租界秘密集會,以馬克思主義為旗幟,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他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8歲,卻把中國人民對獨立、富強、民主、文明的美好追求擔在了肩上。
95年過去,中國共產黨給了世人太多“意料之外”。
“六個月內擊潰共軍主力。”1945年底,國民黨曾這樣妄言。
“共產黨軍事上100分,政治上80分,經濟上0分。”新中國成立伊始,曾流傳著這樣的說法。
“能讓一個人口眾多的民族在極短時間內來個180度大轉彎,就如同讓航空母艦在硬幣上轉圈。”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國際輿論這樣評價。
95年過去,中國共產黨不斷為世界提供著“另外一種可能”。
從風起云涌的土地革命到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從摧枯拉朽的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后的西方封鎖,從來勢洶洶的蘇東劇變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中國共產黨堅如磐石,領導國家從落后走向進步,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苦難走向輝煌。
從連鐵釘和火柴都要進口的農業社會,到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最大制造國和貿易國;從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養活超過全球五分之一人口,到用30多年時間讓7億多人快速擺脫貧困……中國共產黨開拓進取,引領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迷茫走向自強。
從“一帶一路”的倡議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從“各國共同商量著辦”到“推動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公正更加合理”……中國正在風云際會的國際格局中,積極貢獻著和諧共存的東方智慧。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說,未來中國將是一支和平的力量。
“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進行了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完善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不可逆轉地結束了近代以后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境地,不可逆轉地開啟了當代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向現代化、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曲青山說。
回望崢嶸歲月,更顯英雄本色。
美國作家、中國問題專家羅伯特·庫恩曾說,要了解中國,就必須理解中國共產黨;只有了解中國共產黨,才會更加尊重中國所取得的成就。
北京西郊的中央檔案館,珍藏著多位革命烈士的家書。
“弟準備犧牲,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
“我事畢矣,望善撫吾兒,以繼余志。”
“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
38歲的李大釗,36歲的瞿秋白,33歲的彭湃,25歲的王爾琢,22歲的尋淮洲……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愿甘灑熱血寫春秋。
險峻陡峭的狼牙山,還記著他們縱身一躍的悲壯;浪花翻滾的松花江,還記著他們壯志未酬的高歌;陰森恐怖的渣滓洞,還記著他們將照片中的親人貼在心口的訣別……
共產黨人就這樣九死一生,在壯懷激烈、風雷激蕩的革命斗爭中,高擎顛撲不滅的精神火炬!
中央檔案館館長李明華說,世界上很難找到這樣一個政黨,從領導層到基層黨員,一批批為著他們信仰的事業前赴后繼、舍生忘死。
95年始終如一,中國共產黨人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刻,總是沖在最前,鞠躬盡瘁。
他們把汗水拋灑在噴薄的油井中、火熱的鋼爐前;把青春留存在青藏高原的崗哨上、馬班郵路的寂寞中;把生命托付給腳下的土地、摯愛的人民。
“要始終站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把抗震救災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最大實踐,站好先鋒崗、爭當排頭兵……”2014年8月3日云南魯甸地震發生后,中共魯甸縣委第一時間發出《致全縣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公開信》。
當洪水沖破大堤,空軍某高炮團指導員高建成毅然跳進水中解救失散的群眾和戰士,直到用盡最后的氣力;當“非典”突如其來,不幸感染的武警總醫院主治醫師李曉紅先后3次把轉院的機會讓給別人,彌留之際仍寫下為試藥工作“我愿當個試驗品”的志愿;當地震撕裂大地,小學老師向倩大步沖向學生,直到人們搬開斷壁,才發現血肉模糊的她懷里仍然緊緊抱著3個孩子……
擔當,意味著犧牲;擔當,意味著奉獻;擔當,意味著迎難而上,改革創新。
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國家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的高度負責,所有這一切化為中國共產黨人堅不可摧的意志,頂天立地、百折不回!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民族復興 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 成立9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