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機器人產業迎來發展增長期 粵企致力營建競爭新格局
資料圖:機器人。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
中新社廣州6月27日電 (蔡敏婕)轉動的運送帶上,一個工業“機器人”正在利用光源作為“眼睛”,運用它的“蜘蛛手”,以比常人高近四倍的速度分揀和檢測藥物。半小時后,近4000盒藥品分裝完畢。
記者近日走訪珠三角地區多個企業發現,隨著機器人技術日益成熟,也得益于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不少企業推動傳統制造業“機器換人”,涉及的領域包括電子產品、家電業、金屬行業和汽車行業等。
通過工人的一次性“教育”,一排排工業機器人自動復制工人的動作,負責搬運工、噴涂工、燒焊工等工種。
據國際機器人聯合協會數據,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20萬臺,銷量快速增長,其中中國市場增長快速。估計至2020年,中國機器人總需求量約85萬至258萬臺。
在迎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有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存在“規模小”、“底子薄”和“創新弱”等問題,使用密度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例如目前工業機器人中國每萬名工人35臺左右,而工業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韓國為437臺。
廣州開發區有“工業機器人基地”之稱,記者近日走訪發現,該區內多家工業機器人制造企業稱,中國智能裝備和機器人產業技術水平雖暫時不如海外,但是整體水平提升快速,前景光明。
隨著《男兒當自強》音樂響起,兩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六自由度巨型機器人,披著中國傳統南獅服裝,進行復雜的舞獅動作表演。巨輪(廣州)智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煜俊介紹說,該機器人具有感知、推理和決策等功能,是機器人應用在文化產業發展創新成果的體現。
楊煜俊稱,內地絕大部分的機器人企業僅具備組裝和集成能力,并不掌握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未來幾年,行業內會出現洗牌,涌現若干掌握核心技術、能夠“與狼共舞”的中國國產機器人公司。“只要趨勢對了,方向對了,剩下就是發展的速度問題。”
智能裝備產業市場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來自于海外的競爭壓力很大。海外成熟機器人企業掌握機器人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而中國的優勢則主要體現在市場、成本等方面。
“在這個行業發展中,我們是一個追趕者,只要利用好這些后發優勢,就可以形成新的競爭格局。”中國(廣州)智能裝備研究院院長程德斌表示,政府大力支持關鍵技術和基礎技術的研發,將有效改善中國智能裝備行業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的現狀。
不少企業正在探討中國機器人未來的發展方向,認為工業機器人將不再是“關在籠子”里面的自動化裝備,而是可以在開放環境下與人一起協作、共同完成生產工作。
廣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裝備行業自動化、柔性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十分明顯。未來將會對焊接過程進行監測和管理,利用專家系統和遠程圖形信息交換技術提供遠程專家解決方案,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機器人產業 智能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