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專題 專題
建得起新城 留得住鄉愁
全國政協“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歷史遺存保護和利用”專題調研綜述
“不是保護的力度不夠而是協同的力度不夠”
調研組在三地都看了大運河遺址:在河北大運河某些河段嚴重依靠水庫臨時調水維持;在天津靜海縣乘車觀看了大運河,因為這段雖然沒有斷流,但水流很窄,“不像河,倒像河溝!”王懷超委員形容說。直到北京市通州區,看到了大運河公園,才有了大運河的感覺,“這段距離不到十公里!”當地的同志介紹說。
三地大運河的現狀,反應的是三地文物保護的現狀:“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京津冀三地的歷史遺存保護和利用工作,從各自角度看,都排在全國前列,不是保護的力度不夠,而是協同的力度不夠。”這是卞晉平副主任在調研過程中反復強調的觀點。
針對這一現狀,王懷超委員提出,三地應該利用現有的《京津冀三地長城保護工作框架協議》,形成一個綜合的組織協調機構,在長城和大運河等跨區域文物遺存保護方面,建立起一批文化遺存保護項目,組織起來,申請國家立項,拉動經濟發展,促進文物保護。
有些單個文化遺存的問題可能不好解決,但成組成線的問題可能反而容易引起中央重視。除了長城和大運河,涉及三地的文物遺存項目還有:清代皇家宮寢園、京張鐵路工業遺存、古崖居先民遺存等跨區域項目。
左東嶺委員認為,在京津冀三地一體化的過程中如何統籌資源,如何讓大家有積極性,除了政策的制定統一標準,統一規劃,包括一體化這些高層頂層的設計之外,還要有統一的組織。當然,這是中央決策層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體化說說容易,真正做到一體化,不容易。俗話說“龍多不治水”,要是三地分別能辦好的事,還要“協同”的機遇和優勢做什么?所以,應當有人牽頭,還要有建立起一個協同機制乃至辦事機構,才能運行起來。李東東委員的上述觀點與左東嶺委員一致。
“河北和天津都看著你呢,所以這些事不要謙虛,你就是老大。”李家祥委員說。北京市不是說一定要當老大,但三地協同要有個牽頭的,那一定是北京。這是很多委員的共識。
“懷古之幽思
硬生生地撞在了現實的塔樓上!”
“京津冀三地可以率先實現以搶救為重點轉變為搶救性保護和預防性保護并重。”這是張廷皓委員的觀點,他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原院長,又是中國文物學會的副會長,他的這個觀點基本可以反映學術界的基本判斷。
他的另外一個觀點是三地應該從保護本體為重點轉變向本體保護與文物環境保護并重。“過去我們文物部門在舊城改造過程中,能把本體保護下來就謝天謝地了。現在,像北京、天津這樣的大城市,光保護好本體還不夠,還應該保護好文物環境。”張廷皓委員的觀點來自于在潞河中學的調研。
潞河中學位于北京市通州區,是早期西方教會辦的學校,在中國文化史上有重要的坐標意義,學校本體建筑保護得非常好。但站在古色古香、綠樹成蔭的校園內,一抬眼,就是緊貼著學校圍墻的幾個塔樓。“懷古之幽思,硬生生地撞在了現實的塔樓上!”已經記不起是哪位委員這樣形容現實。
如何能恢復文物環境?“除非這些塔樓百八十年后它自己不行,成危樓了,拆了,文物環境才能恢復。”張廷皓委員的預測有些令人泄氣,但也很現實。
目前,在通州區普及對文物環境的保護觀念已經迫在眉睫,因為城市副中心將在這里建設,“文物環境的保護觀念應該提高到新的水平,這是目前最迫切的需要。三地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過程中,可以在文物環境的保護方面進行探索,為全國的城鎮化建設提供經驗。”張廷皓委員說。
編輯:薛鑫
關鍵詞:全國政協 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歷史遺存保護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