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兩學一做”系列:解碼習近平的傳統文化情結
從傳統文化中提取民族復興的“精神之鈣”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經過無數仁人志士的砥礪前行、艱苦奮斗,中華民族站到了偉大復興的歷史前夜。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習近平2013年11月26日在山東考察時指出。
傳統文化已深深烙入中華民族的基因,在民族血液中流淌,優秀文化正在為民族復興提供精神滋養,補足“精神之鈣”。
習近平就宣傳闡釋中國特色,增強“四個自信”提出了“四個講清楚”的明確要求,“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實基礎”。
在“四個講清楚”的基礎上,深入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與時代特色結合,通過現代化的傳播手段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民眾心里落地生根,民族復興才有文化的堅實支撐。
用生生不息的中國智慧貢獻人類發展
“我們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習近平對當今人類難題給出的中國答案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觀念蘊含著“命運共同體”的理念。習近平2014年5月15日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中就指出,中華文化崇尚和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在5000多年的文明發展中,中華民族一直追求和傳承著和平、和睦、和諧的堅定理念。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國代代相傳,深深植根于中國人的精神中,深深體現在中國人的行為上。
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經驗也向世界充分表明,中華文化是愛好和平的,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中國發展給世界帶來的是機遇而不是挑戰。
世事維艱,有文則興。中國傳統文化博大深厚、歷久彌新,華夏文明與時俱進、生生不息。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養分已深深浸潤于執政黨的血脈中,習近平的執政風格也體現出獨特的中國氣派,彰顯出深厚的文化積淀。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習近平 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