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家庭醫生”來了!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題:“家庭醫生”來了!
新華社記者
家庭醫生,曾被視為“高檔生活方式”,而今正逐步走入尋常百姓家。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力爭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大到全人群,形成與居民長期穩定的契約服務關系,基本實現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的全覆蓋。
為何國家如此注重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我國的家庭醫生和國外一樣嗎?有了家庭醫生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嗎?這一制度能否優化衛生服務體系、提升群眾醫改獲得感?
健康“守門人”,生病了先問身邊“醫生朋友”
上海市閔行區古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治醫師劉瑋和簽約居民建立了一個數百人的微信群。他的代號是“跑步哥”。“大家有健康方面的需要,我就跑步送達。”采訪那天,劉瑋完成了20多戶家庭上門服務。
“和私人醫生不同,我的服務對象是轄區內的簽約居民,定期對他們進行健康評估,掌握他們的主要健康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劉瑋說,“這可不是什么高端醫療,價格非常‘親民’。我上門服務一次,醫保患者通常自付不超過10元錢。”
記者跟隨北京市石景山區廣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麻峪社區衛生服務站金國清醫師和李娜護師,到劉荃(化名)家中出診。李娜首先觀察了劉荃尿袋中的尿液,接下來,金國清給劉荃體檢,測血壓、聽心肺等。劉荃的女兒說:“對于我媽這種術后康復的病人,家庭醫生太需要了,不用費時費力反復跑醫院、排隊看病,也能夠得到指導和檢查。”
家庭醫生同時也是百姓防病的一線主力。深圳羅湖醫院集團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經覆蓋30萬社區居民。家庭醫生李智深發現居民黃先生服用降壓藥效果不理想,進一步體檢后發現黃先生患的是一種特殊類型的H型高血壓,及時調整用藥改善癥狀,還指導黃先生改變大口吃肉、少吃青菜、愛打麻將等不良生活習慣。
家庭醫生既是健康“守門人”,也是就診“引路人”,可避免老百姓被網絡虛假醫療宣傳所騙而盲目求醫。《關于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指導意見》提出,家庭醫生團隊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約定的健康管理服務。主動完善服務模式,給予家庭醫生專家號源、預留床位、對接轉診、延長配藥量,實行差異化的醫保支付政策,增強簽約服務吸引力。
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方來英說:“家庭醫生式服務,目的是讓每個家庭都有一位醫生朋友,生病了先問問身邊的醫生朋友。”
上海市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的居民吳玉華自稱是所在社區家庭醫生黃岳岳的“粉絲”。“他把24小時開通的電話發給我們,他在辦公室坐診,病人總是絡繹不絕,不在辦公室,就一定是背著包走街串巷上門出診,或者到活動中心給居民們上課做健康宣教。”吳阿姨說,家庭醫生對和諧醫患關系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家庭醫生以人為中心,面向家庭和社區,以維護和促進整體健康為方向,為群眾提供長期簽約式服務,有利于轉變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讓群眾擁有健康‘守門人’。”國家衛生計生委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傅衛這樣定義我國家庭醫生的作用。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家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