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從統一戰線把握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
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對政治協商中“政治”一詞含義的理解。筆者以為,政治協商講的“政治”,應當從治國理政的高度去看,一定意義上政治協商就是協商國是。至于具體的協商內容,從政協章程到中共中央和全國政協的各種文件,歷來都是清楚的,就是不僅有政治方面的內容,也包括經濟文化社會等其他各方面的內容。所以政協才叫政治協商會議,才成為我國政治體制、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協商至少有四層含義:首先是指一種政治制度,就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其中包含了政黨制度和政治協商制度;其次是指一種政治原則、方法,就是要堅持平等相待、各抒己見、求同存異、體諒包容的統一戰線的原則方法;第三還特指我國特有的一種政治機構、組織,即人民政協;第四指的是協商內容,這個內容可以從狹義去看,但更需要從廣義去理解。
關于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其中也有統一戰線的含義。比如,之所以規定政協的民主監督是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進行的政治監督,就是因為它是統一戰線組織的監督,而非國家權力機關的監督。從監督的主體和對象看,履行政協民主監督的主體是政協的參加單位和政協委員,民主監督不僅是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的監督,也包括中國共產黨在政協與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之間進行的互相監督。這一點2006年出臺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已作了明確規定。參政議政這項職能是八屆政協新增加的,當時許多委員提出應增加參政議政職能,經過討論在修改政協章程時就增加了以反映社情民意和專題調研、建言立論為兩大抓手的參政議政職能,以使政協能夠以委員為主體廣泛自主地開展工作。其中反映民意、建言立論,很重要的也是反映統一戰線成員及其所聯系群眾的意見、建議。
結合從事的工作實際,筆者談談政協文史和學習及大會發言中需要注意體現的統一戰線原則和作用。在政協各專委會中,文史和學習委員會是統一戰線色彩比較重的一個專委會,需要更加重視發揮統一戰線的作用。
比如,開展政協文史工作的目的,不僅是為了“存史、資政”,而且是為了“團結、育人”。“育人”也不僅是教育別人,還包括教育自己。文史資料的征集對象主要是政協委員及其所聯系的各界人士,征集文史資料必須堅持親歷、親見、親聞的“三親”原則,并允許“多說并存”,不限體裁、不求完整、不拘觀點、不扣帽子,這就是統一戰線的要求。我們要始終堅持這些原則,不能把征集文史資料看成是一般的編書、出書。
又如,政協的學習也不同于一般黨校高校、黨政機關的學習,也有統一戰線的色彩,要求堅持“三自”原則。學習委員會是政協最早成立的委員會,一屆政協就有了,開始組織各界人士學習主要是為了配合思想改造。新時期統一戰線的構成和政協的方針任務都有了很大變化,但仍然有通過學習加深對形勢了解,凝聚思想共識的任務。
再如,政協的大會發言,必須保證發言內容質量第一原則。但要看到政協的大會發言不是學術論壇,不僅僅是建言獻策,它還負有代表各黨派團體發表政治宣示,交流履職經驗,以及暢談學習體會等統一戰線方面的作用和性質。對政協來說統戰工作不光是交朋友,還要在各項工作中有統戰意識。對政協委員特別是民主黨派、黨外委員提出的意見建議,不僅要有科學的、專業的視角標準,而且要有統一戰線的、團結民主的視角標準。這兩方面最好能夠結合統一起來,但實際工作中有時難以做到完全統一,這就需要妥善處理。俞正聲主席要求,政協工作必須在堅持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充分發揚民主,尊重不同觀點的存在,鼓勵不同意見的發表。因此,對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包括民族宗教界人士、新社會階層人士、港澳臺僑人士等提出的意見建議,就不能只考慮專業標準,還要有統一戰線的標準。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駐會副主任、中國人民政協理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編輯:秦云
關鍵詞:陳惠豐 人民政協 統一戰線 協商民主 民主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