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記·工作記·工作
王曉東:北生所這樣激發科學家創新潛能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北生所”)成立于2005年12月,不僅承載著建設國際一流基礎生命科學研究機構的重任,還肩負著探索既符合國際慣例又適合中國國情的新型科研管理機制、擔當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試驗田”的使命。自成立以來,我們瞄準“建設國際一流基礎生命科學研究所”目標,在人才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全面激發科學家創新潛能和創造活力,呈現出人才、出機制、出成果的生動局面。
王曉東
我們按照國際規則,對包括所長、實驗室主任等在內的全部科研人員,從引進到中期考核,構建了一套嚴密的人才評價聘用機制,吸引集聚了一批站在國際科技前沿、創造力旺盛的中青年科學家,形成了包括7名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在內的生物領域創新群體。在2012年首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青年科學家獎”評選中,我們所有4名青年科學家入選,占全部入選者的七分之一。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從海外引進的優秀青年科學家邵峰,在研究所健全穩定的科研支持、自由的氛圍和“以科學家為本”的系統保障下,專心研究細菌如何感染和破壞宿主防御問題,先后在《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論文9篇,開辟了一個新的程序性細胞壞死的研究領域,現已當選為我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邵峰坦言,如果沒有北生所的科研環境,他是無法取得今天的成績的。
我們在科研管理和運行上賦予科研人員最大的自主權,全力支持科研人員遵循科學規律開展工作,著力營造“類海外”的科研環境。科研管理方面,由北生所的決策機構——理事會聘任國內外著名科學家組成科學指導委員會,為北生所發展提供學術咨詢,但不對科研工作預設計劃,不提成果數量、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等考核指標,不用行政方式干涉學術方向。科研運行方面,所長在理事會領導下負責全面工作,但不插手實驗室具體事務,將管理權下放給實驗室主任。實驗室主任可自主決定實驗室研究方向、經費使用和人員聘用,并根據自己的特長與興趣自由選擇研究課題,使科研人員能夠有動力、有積極性去進行開創性科學探索。
我們建立了穩定靈活的經費支持使用機制,提高科技經費的使用效率。例如,在科技經費使用上,為實驗室主任根據學術發展需要配置資金,各實驗室主任在首個5年合同期內,可獲得每年200萬元經費支持;5年期滿通過評估續聘后,可獲得每年300萬元經費支持,基本滿足了研究需要,避免科研人員為跑項目、找經費而分心。
在良好的科研環境中,北生所科學家們的成果培育“質”“量”雙高,孕育產生了一批國際領先的成果和項目。據統計,自2006年至今,北生所發表SCI檢索論文300余篇,僅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尖權威期刊上就發表論文32篇,論文的被引頻次、被引論文比例等指標,均處于國際一流水平。為促進這些優秀科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我們設置科研輔助中心,建立高技術、高水平的技術服務平臺,為各實驗室提供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使科學家能夠專注于科研創新,不受具體事務干擾。
目前,北生所多個國際領先、市場前景較好的創新項目已進入轉化階段。如李文輝團隊的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病毒抗體藥物、受體阻斷藥物及其他新型藥物研發項目,已獲得投資支持,正在由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應用轉化。王曉東創辦的百濟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研發生產抗腫瘤新藥,現已成為我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
(作者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王曉東 北生所 科學家 創新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