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山西刷新吏治 一年7個月調整139名不勝任現職官員
違法違紀啦?沒聽到風吹草動;到點退二線啦?年齡還差幾年……
山西某市環保局長日前被調整為非領導職務,在當地干部群眾中引起不小震動,一時議論紛紛。
其實,這名干部被調整的原因并不復雜:該市因環境污染問題被環保部華北督查中心掛牌督辦,整治環境成為全市一場輸不起的攻堅戰,但這位局長工作推進力度不夠、進展緩慢,實現預期目標困難。市委研究認為,該干部目前的工作能力、工作狀態難以打贏這場硬仗,遂決定調整其工作崗位。
“沒違紀、沒違法,就是因為工作能力不夠、狀態不佳,這是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的一個典型案例。”山西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孫大軍介紹說,“干部‘能下’,是社會關注的熱點。相較違法、違紀,重大事故問責等傳統的‘必須下’,以及到齡退休、任期屆滿的‘自然下’,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的‘應該下’,是從嚴治吏的難點,更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規定(試行)》,這是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能上能下機制的一個突破。結合山西實際,總結完善2014年9月以來新的省委班子革弊立新、刷新吏治的有效措施與辦法,山西省今年1月印發《推進領導干部能上能下實施細則(試行)》,對照黨中央要求進行細化、具體化,著力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難題。
“中央《若干規定》下發之前,山西在能上能下方面做了許多探索。因為直面系統性、塌方式腐敗問題,我們必須在能上能下方面有更高、更嚴、更緊迫的要求。”省委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坦言。
一年7個月的時間里,山西全省共調“下”領導干部2026人。其中,到齡免職1205人、任期屆滿離任152人、健康原因調整123人、違紀違法免職221人、自愿辭職151人、問責免職35人、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139人。在139名被調整的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干部中,94人或因不敢擔當、不負責任,為官不為、庸懶散拖;或因不能有效履行職責,出現較大失誤,能力不足,年度考核不稱職等,被免職或改任非領導職務。
“推進干部能上能下,是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重要內容。”山西省委書記王儒林說,“統籌把握干部能上和能下,既要把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又要推動能下,營造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圍,著力形成干事創業的激勵效應。”
誰“該下”
10多萬名干部大篩查
某市核查一名正處級干部的個人事項報告,發現其瞞報房產。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干部家不在本地,通常是周一下午來、周五早上走,不在崗是常事;遇事推、躲、繞,本該自己做的重要工作都推給副手,對上級交辦的重點工作經常拖拖拉拉,工作沒熱情、私事跑得勤;組織誡勉談話時態度不端正。經認真研究,市委決定免去其職務。
一年多來,山西堅持以查檔案、查個人事項報告、查民意、查業績、查線索、查案件“六查”掌握的情況為依據,對雖無違法違紀行為但“為官不為”的干部,對組織掌握的在崗涉案、紀檢機關暫不查處但工作不在狀態的干部,該免的免,該降的降,該調整的調整。
“六查”是山西刷新吏治的“非常之舉”。
“當時的山西經歷了系統性、塌方式腐敗,腐敗案件量多面廣,涉及干部多,諸多案件尚未辦結。”山西省委組織部一位負責同志介紹,“同時,空出的大量職位亟須選任一批干部補上去,但又要防止‘帶病’上崗。”
兩難困境,如何破解?
非常之時當有非常之舉。2015年1月,山西全面啟動“甄別處理一批不廉潔、亂作為干部,調整退出一批不作為、不勝任干部,掌握使用一批敢作為、善擔當干部”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批”工作。“六查”成為開展“三個一批”的甄別手段。
“履歷、業績、工作表現,被翻了個‘底朝天’。”一名干部談起自己經歷的“六查”,感慨不已,“從來沒見過這樣的陣勢,真是動了真格。”
“六查”真刀真槍:不局限于查檔案、查個人事項的“紙面”上,還深入到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朋友圈;紀檢、組織等相關部門認真梳理,核查線索,查辦案件。組織部門的同志表示,“六查”運用“放大鏡”“望遠鏡”甚至“顯微鏡”等查核工具,從宏觀整體到微觀細節,對擬提拔干部做了全方位“體檢”。
遴選一大批優秀的“能上”干部,也發現一批“帶病”的“該下”干部。在山西刷新吏治之初,某縣縣長符合推薦條件,毛遂自薦,主動向組織提出參加縣委書記的選拔,面對組織談話,拍胸脯、打包票稱自己各方面都沒問題。其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在查案件、查線索中,此人被查實存在嚴重違法違紀行為,縣委書記沒當上,反被從縣長崗位上擼下來。
如今在山西,“六查”已從曾經的“非常之舉”轉為制度化、程序化、經常化的常規動作,延伸到普通干部。
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共對10多萬名干部展開“六查”,分層分級甄別好干部、表現平庸的干部和有問題的干部,為能上能下奠定基礎。
編輯:曾珂
關鍵詞:山西刷新吏治 山西調整不勝任現職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