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別因一個爛蘋果而否定一筐蘋果

2016年05月12日 15:41 | 作者:普沙嶺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分享到: 

在公共討論中,發表觀點的時候不能就事論事,做結論的時候就容易扣“大帽子”。這種邏輯上的跳躍,很容易誤導圍觀者的立場

在近期幾起熱點事件中,我看到了一些值得商榷的討論:北京有租客與他人同租一套房,另一租客死亡多天他卻不知情,有人說是“網絡租房軟件”導致了人情冷漠;海南和天津先后出現網約車司機“耍流氓”事件,有人認為這再次證明網約車不靠譜;陜西大學生在莆田系民營醫院意外身亡,有人認為這說明民營資本不道德,醫療改革不能指望社會資本,甚至認為“民營醫院應全面關閉”……

這些被拿出來討論的事情,當然都是很惡的事件,一般人都不會為如此荒謬的事件辯護。但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公共討論的結論和指向最好是建設性的、有邊界的:出現了什么問題,就糾正什么問題;出現了什么漏洞,就彌補什么漏洞。在一些個案沒有充分發展前,最好不要拿它“證明”整個趨勢是罪惡的,或是簡單地認為“只有就地180度大掉頭”,才可以消除那些丑陋,避免重蹈覆轍。

上大學時,老師為讓大家理解局部真實、全面真實、本質真實,曾講過一個比喻:某個蘋果有一個小爛點,你不能專拍這一處爛的地方,然后說這是個完全腐爛的蘋果;一個筐子里有一個爛蘋果,你不能拿出這個爛蘋果,然后說整個筐子里其他蘋果都是壞的。在談論一些新生事物的時候,我們尤其應該記得這個鑒別的邏輯。

在一些公共討論中,有一些人缺少敬畏邏輯的習慣,喜歡情緒化地下結論。只要發生了一點什么事,就想“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地證明一大堆東西,有時還美其名曰“舉一反三”。但仔細推敲,有些推論的邏輯是成立的,有些推演其實并不成立。在公共討論中,發表觀點的時候不能就事論事,做結論的時候就容易扣“大帽子”。這種邏輯上的跳躍,很容易誤導圍觀者的立場。

舉個例子,某些地方的出租車司機“毒駕”被曝光后,輿論要求加強抽查是正當合理的,但并不能據此得出“出租車管理制度應該廢止”的結論;再比如,在公立醫院里也能找到掙昧心錢、收回扣亂外包的現象,輿論要求嚴格管理是可以的,但無論如何都無法推導出“公立醫院模式不行,應該全面關閉”;還比如,一家餐館出現了衛生不達標的問題,是否就能推導出整條街、整個城市的餐館都不干凈呢?

在有些問題上,大家多談論一些負面因素,可能壞處還不算大,起碼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比如事故過后往往要“全省排查”甚至“全國排查”,雖然不一定都能查出什么問題,但人命關天,消滅一些隱患起碼沒什么壞處。但是,在另外一些事物尤其新興事物上,如果過度強化特殊因素,甚至給人“不惜置之于死地”的感覺,就容易犯以偏概全、亂扣帽子的錯誤。

你想證明什么?你能證明什么?有哪些你想證明卻不能證明的東西?這三句話,是每個參與公共討論的人,應該經常自我叩問與警醒的。尤其面對一些新技術、新趨勢、新力量,我們當然要警惕它帶來的負面效應,但出了問題首先應該想到的是,該如何界定、如何改善、如何規范,可以通過怎樣的機制約束完善,哪些是它該背負的,哪些不是它可以背負的。如果出來一個新東西,看到一個“爛蘋果”就簡單下結論,可能會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潑臟水的時候把孩子也潑掉了。

偌大一個中國,什么角度的例子都不難找到。如果動輒扣帽子、喊打喊殺,創新談何容易?到最后,輿論場可能會充斥著各種不負責任的言論——今天說民資重要,明天說民資糟糕;今天說某種技術是大勢所趨,明天說該技術是“毒草”。今天這樣好,明天那樣好,就很難累積有效的進步。有時我們經常發現,沒有某一類丑陋,另外一些丑陋照樣存在,甚至愈演愈烈。社會資本也好,網絡技術也好,資源配置新路徑也好,那點萌發的新苗不應總被扼殺在搖籃中——它確實會有不平的地方,我們需要動腦筋去擺平它,而不是動不動先氣急敗壞地呼吁鏟平它。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公共討論 輿論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 亚洲精品欧美在线综合国 | 先锋影音欧美在线 | 中国AV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少妇饥渴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