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李心峰:親近經典
親近經典與之對話
《論語·季氏》記載孔子之子孔鯉告訴他的同學的一段話:“(子)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對曰:‘不學詩,無以言。’鯉退而學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對曰:‘不學禮,無以立。’鯉退而學禮。”孔子告誡他的兒子:不學詩,就不會說話;不學禮,就無法立身。孔子所說的“詩”與“禮”,都是他那個時代的經典。而在他看來,如果不學好“詩”與“禮”,就沒有發言權,無法在社會上安身立命。當然,孔子的這一要求是對像他的弟子那樣的士人君子而言的。可見經典對于一位有知識有修養的人多么重要。
經典對于從事專業學習和研究的學子與學者而言,更加不可或缺。任何一個專業,都有其長期積淀而逐漸形成的概念術語群及話語體系,而它們的形成大都是來自各個時期各家各派的學術經典。假如你對那些基本的經典所知甚少,又怎么能夠在其專業領域與別人對話?別人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術語,如果連它的出處、大體上的演化過程、基本的內涵都不清楚,你還有資格發言嗎?比如在美學和藝術理論中,如果連卡塔西斯(凈化或宣泄)效果、阿波羅與狄俄尼索斯精神、詩言志、詩緣情等術語、命題都不清楚,更何談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就此而言,我們不妨套用孔子對其兒子的話,對欲從事專業學習與研究的人說一句:“假如不讀經典,干脆閉口莫言!”
對于專業人士而言,應該讀那些經典?別的不談,僅就人文社會科學而言,首先是各專業領域的經典;除此之外,還需認真學習人文社會科學通識方面的經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那些文史哲方面的經典。具體說應該如何確定各專業、各人的經典閱讀范圍,則需要虛心向各專業領域的老師、前輩學習、請教,有時也需要各人根據各自不同的需要不斷調整增減。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經典?當然,我們首先應該尊重經典。因為,經典對于我們而言,意味著某種權威性。如《辭海》所言,經典就是那些“最重要的、有指導作用的權威著作。”那么,面對經典,我們是否只能尊重崇拜、仰而視之?我不贊成盲目崇拜。這是因為,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并非因為它每句話每個觀點都絕對正確、放之四海而皆準、不存在任何缺陷。孔子偉大,卻也說過“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柏拉圖《理想國》是重要經典,但他卻要把詩人逐出理想國;等等。存在這樣那樣的瑕疵,有歷史的局限、環境的局限或個人主觀的局限,但并不妨礙其經典的地位與價值。
對于經典,我贊成這樣一種態度:既要心懷敬畏,尊重經典,又不盲目仰視崇拜,而是以一種平等立場、平視角度,有時甚至是質疑、批評態度,與之展開平等對話。也就是說,要努力走近經典、親近經典,與之作知心朋友,做論爭批評的諍友,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經典、掌握經典,努力將自己提升到理解經典的層次而不是永遠匍匐在其腳下。馬克思曾引用一句名言,我覺得也可以應用在面對經典的場合:“偉人之所以看起來偉大,只是因為我們自己在跪著。站起來吧!”
一般而言,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往往都是經過時間的檢驗磨礪。由于時間的間隔、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我們閱讀經典、理解經典,往往會遇到一定的困難與障礙。因此,要親近經典、理解經典并試圖與之對話,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做必要的功課。就是說,經典是不是醇酒、春風、良師、知己,你要有愿意理解經典的心態和能夠理解經典的知識準備。正像不會喝酒的人,品不出酒的好壞;沒有一定的心境,品味不出清風明月的詩意;不是一個好學深思的好學生,再好的老師也沒用。為了走進某一經典,我們要努力走近經典產生的歷史語境,走近其作者的心路歷程,走近其內心的精神世界。有時,我們還需要尋找合適的拐杖——優秀的入門向導,由淺入深、循循善誘的輔助性讀物。如楊伯峻《論語譯注》之于《論語》;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之于老、莊,如此等等。
簡介:
李心峰,本名李新風,當代著名藝術學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副院長,研究員、博導。國務院第七屆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理論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出版專著《元藝術學》、《現代藝術學導論》;主編《藝術類型學》、《20世紀中國藝術理論主題史》、《中華藝術通史·夏商周卷》等;論文集《開放的藝術———走向通律論的藝術學》、《藝術學論集》等。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李心峰 經典 藝術理論 學術講演 文化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