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委員講堂委員講堂
劉昕委員:中藥材考究的是道地性,人工冬蟲夏草之惑何解?
冬蟲夏草科學研究知多少?
冬蟲夏草產業的有序發展,離不開科研支撐。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有關冬蟲夏草相關課題的項目和資金扶持力度。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中有關冬蟲夏草的項目赫然在列:自2007年開始至今,由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組織,中山大學、西藏農牧學院等科研院所承擔了“西藏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及示范”等多個項目,課題包括“蝠蛾屬昆蟲種質選育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冬蟲夏草孕育工程的技術體系研究及示范”“冬蟲夏草蝠蛾屬昆蟲種質原位育種牧蟲的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等。其中,“冬蟲夏草原位孕育的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冬蟲夏草孕育工程的技術體系研究及示范”等多個項目已通過驗收。
據了解,通過科技創新幫扶青藏高原貧困人口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成為劉昕創新團隊的強烈愿望。為此,2006年及2012年,劉昕創新團隊先后在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156米的冬蟲夏草適生地建立了中山大學青藏高原特色資源科學工作站和青海玉樹治多縣海拔4650米的高寒草甸建立了冬蟲夏草孕育工程示范基地,零距離開展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發展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先后承擔了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務院扶貧辦等有關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研究任務,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
劉昕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了冬蟲夏草菌與寄主昆蟲、高寒草甸植物之間存在的跨界共生現象,創造性建立了寄主昆蟲牧蟲工程和冬蟲夏草孕育工程技術體系,解決了冬蟲夏草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寄主昆蟲種子源問題。在冬蟲夏草孕育工程示范基地,采收冬蟲夏草最高記錄達到了每平方米11條,而通常高寒草甸分布不足每畝1條,冬蟲夏草主產區豐產地最高不足每畝5—7條;鉤蝠蛾種子園土壤中寄主昆蟲鉤蝠蛾幼蟲種群密度達每平方米211頭,而通常高寒草甸土壤中鉤蝠蛾幼蟲密度不足每平方米1—4頭。通過恢復冬蟲夏草適生地生態系統,使生物多樣性形成良性循環,有效促進青藏高原冬蟲夏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并保證了冬蟲夏草保持道地性品質。時任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曾盛贊劉昕研發團隊“堅持高原搞科研,結合扶貧有突破,可敬可佩”。時任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范小建連續多年赴科學工作站考察,也給予高度評價。范小建表示,作為高寒牧區最具特色的生物資源,蟲草面臨分布范圍萎縮、資源蘊藏量急劇下降的局面。而劉昕團隊在青海玉樹治多縣海拔4650米的地方建立的200畝草場示范站,連續幾年在基地采集蟲草的產量是當地產量的5—7倍。這表明劉昕團隊多年來的研究,為青藏高原蟲草這一特殊資源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的支撐。
劉昕強調,冬蟲夏草是維系青藏高原農牧民生計的命根子,其產業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可持續性。冬蟲夏草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研究涉及面廣,涉及真菌、昆蟲、氣候、土壤、植物等多領域,對其研究一定要以科學為支撐。本報記者 王薇
快評
有關蟲草的爭論此起彼伏。在網絡上輸入“冬蟲夏草”,便有3.5萬條相關信息洶涌而來。滿天飛的不實言詞,不僅嚴重干擾了我國冬蟲夏草產業的有序發展,同時也較大損害了青藏高原藏東和藏東北高寒牧區依靠采挖冬蟲夏草賴以生存的農牧民的經濟利益。對貧困地區的農牧民而言,每年一到兩個月的蟲草采挖收入,成為他們一年主要的收入來源。
其實,對于蟲草的功能性和可持續性等相關研究,近年來我國一直未中斷過,并在持續加強,在國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中均能找到冬蟲夏草的身影。在采訪中,專家不僅肯定了蟲草作為一種特色藥用資源的功能性和安全性,也一再強調其作為一種特色藥用資源的道地性。而我國科研團隊經過多年櫛風沐雨而落地的科研項目,讓產量較高的原位孕育形成的冬蟲夏草較好地保留了道地性。
如何讓媒體和公眾了解冬蟲夏草的真實面目,同時理性看待和消費冬蟲夏草產品,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以更好地保護冬蟲夏草這一我國傳統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劉昕 委員 冬蟲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