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常外污染事件背后的中產家庭:糾結于轉學與留守
難以名狀的異味
“害怕,真是害怕,淋巴和甲狀腺是表面看不到的,你都不知道會有多嚴重”
問題出在學校對面那一塊面積約26.2公頃的閑置平地。
這塊平地簡稱常隆地塊,不足百米處,便是常外新校區北門。2015年9月,常外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此時,常隆地塊正進行土壤修復。
去年12月上旬,常州盛行風向為北風,異味從平地往南,送入新建好的常外教學樓。
那是一種難以名狀的味道。
有人說像臭香蕉,是水果長期放置之后的酸腐味;也有人說像是殺蟲劑靠近鼻子猛噴的味道,苦澀、灼人。
在化工行業發達的常州,異味其實正常。但出現在學校周圍,家長們不得不緊張。
味道飄出的第一天,就有家長撥打12369環保舉報熱線。
他們很快查出,異味來自對面的工地。這塊地原是三所化工廠的舊址,目前在進行土地修復。規模最大的常隆化工,在此辦廠52年。
“52年,什么概念?!”張郡姝對著記者叫了起來,她是常州市某化工行業研究院的研究員。
十幾年前,楊群是常州水泥廠的職員,與常隆化工有過業務往來。他想起,當時自己曾親眼看到常隆化工購買水泥,在地下修建空間,用來埋制作農藥剩下的高濃度廢液。
幾乎與異味同時產生的,是孩子們的身體問題,最開始是紅疹、頭皮屑、長痘。當月中旬后,常外的家長們相繼發現出現皮炎、濕疹、支氣管炎、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的學生不斷增加。
12月底,家長們組織起來,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拿回來的數據一比對,發現癥狀主要集中在淋巴和甲狀腺。
作為家長代表,周常光統計了班上37個學生的體檢報告,其中25份異常,除了一個重金屬異常外,另外24份全是甲狀腺和淋巴的問題。想起剛拿到病例時的心情,他至今額頭冒汗。“害怕,真是害怕,淋巴和甲狀腺是表面看不到的,你都不知道會有多嚴重。”
“轉折點”
學生們的寒假作業,是使用順豐快遞送到家的
家長們不覺得事情是不可解決的。開始有計劃地聯系政府、寫聯名信,表達學校搬遷過渡的愿望。
最初,他們認為這種利益訴求是合理正當的,“為小區的事情都可以去市政府反映,咱們孩子的事情不比這個簡單?”
張郡姝說,她一直對政府有一種天然的依賴,“政府不會不管吧?”
回憶起事發至今的漫長五月,每一個家長都會提起1月15號。
對于他們來說,那是一個“轉折點”。
此前,政府承諾,會在這天在學校舉行聽證會。政府提出“毒地”修復方案,如果家長認可,就做;不認可,學校搬遷過渡。
這天,最低氣溫已經到零下。家長代表在校內,上千名普通家長在校外,從下午三點等到凌晨四點。
但他們發現,會議并沒有討論環節,而是直接公布了修復方案。這讓家長們搬遷的愿望落空。
夜已深,氣溫太低,呼吸冒著白氣,但家長跺著腳取暖也不愿散去。
從那天起,魏楓覺得自己成了一個“熱血派”。
像典型的中產階層那樣,她的人生一路順遂。
從“毒地”事件發生起,她開始冒著失去工作的風險,為了孩子的健康走上一條維權之路。任何一次聯名信、聽證會,她從沒缺席過。
魏楓這樣的家長還有很多。以至于1月底的寒假,學校不敢再讓大量家長在學校聚集,害怕引發群體性事件。當時學生們的寒假作業,是使用順豐快遞送到家的。
編輯:曾珂
關鍵詞:常外污染事件 中產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