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一騎紅塵妃子笑 貴妃荔枝蜀地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詩句,將唐玄宗為楊貴妃運送荔枝而專門開辟的驛道——“荔枝道”呈現在世人面前。近期,考古調查首次較完整地確定“荔枝道”走向,專家據此推測——
貴妃荔枝蜀地來
“荔枝道”上的摩崖石刻。資料照片
“荔枝道”上的摩崖石刻。資料照片
位于達州市達川區大風鄉的高拱橋。資料照片
很多人都知道杜牧的詩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不過,卻很少人知道,“一騎紅塵”所奔駛的道路,竟然是唐玄宗為了給楊貴妃運送荔枝專門修建的“荔枝道”。然而,“荔枝道”這一專用交通線具體走向如何,沿線文化遺存保存情況又如何,卻至今未能完全掌握。
前不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牽頭,邀請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等學術機構的專家對四川達州的古蜀道及其相關文化遺存進行考古調查,行程2000多公里。考古調查首次較完整地勾勒出“荔枝道”的具體走向,發現了大批相關文化遺存,為古蜀道的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
撥開歷史見古道
自古以來,巴蜀雖與中原重山阻隔,但一直不乏交流,保證這種聯系的便是穿梭于崇山峻嶺中的古蜀道。此次考古調查,便圍繞歷史記載中在四川達州交匯的“荔枝道”與“米倉道”展開。
“荔枝道”因唐玄宗為楊貴妃運送荔枝而專門開辟的驛道而得名。楊貴妃所食荔枝源于何處?歷史上有認為產自嶺南、福建。但若產自嶺南或福建,則距長安有四五千里之遙,荔枝抵達長安,很難保持新鮮。所以更多學者認為楊貴妃的荔枝來源于涪州,即今重慶涪陵。山西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趙瑞民認為,楊貴妃所食的荔枝來源于涪陵應該是沒有疑問的。依據便是宋時蘇軾《荔枝嘆》:“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此前有專家、學者對“荔枝道”走向進行過研究,推測的“荔枝道”路線為:涪陵—萬州—達州—萬源—西鄉—洋縣—子午谷—長安。但這條線路還很粗略,其關鍵的節點以及道路沿線遺留了哪些文化遺存更是模糊不清。
“米倉道”是由秦入蜀的一條著名古道,因米倉山而得名,起始經行時間約在漢代,甚至更早,唐宋時期一度十分興盛,是古代溝通川、陜兩地的重要交通路線。達州地處川東北,為川渝鄂陜四省市的接合部,是“荔枝道”和“米倉道”沿線的重要節點。
專家們認為:“荔枝道”和“米倉道”是古蜀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系川東北地區和關中地區的重要通道。達州市博物館館長王平介紹,此次考古調查解決了諸多懸疑及爭議問題。一是通過調查,在眾多河流、峽谷、懸崖邊上發現大量古道、古橋,這些作為道路本體,證實了“荔枝道”和“米倉道”確實存在;二是“荔枝道”和“米倉道”作為官道或者說驛道,其大致走向已經明了。
經過調研和分析,專家們確定的“荔枝道”基本走向為:經重慶涪陵至墊江,經梁平,進入四川大竹、達川區,經宣漢(大成鄉瓦窯壩折入三橋、隘口、馬渡),過平昌縣、萬源市(鷹背鄉、廟埡鄉、秦河鄉、玉帶鄉、魏家鄉),進入通江縣,再入萬源市(竹峪鄉、虹橋鄉),抵達鎮巴縣,共經過10多個縣市,最后進入西鄉縣子午道,到達西安。
“米倉道”大致走向為:漢中—牟家壩—回軍壩—天池梁—西河口—碑壩—通江—平昌漢中—黃官—廟壩—蒿壩—龍王壩—響灘子—上兩—南江—巴中—平昌—通川區—達川區—大竹—渠縣。
“較完整地勾勒出‘荔枝道’走向還是第一次。”王平說,“‘荔枝道’不僅專指一條干道,而是一個網狀的,猶如今天的道路,道與道之間相通聯,最終通向關中地區。”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貴妃荔枝 古蜀道 蜀地 保護 荔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