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梁思成的一封佚信記載了《重慶文廟修葺計劃》
最近發現的一通梁思成致許大純信札(影印件),讓我們知道梁思成在李莊那段艱難歲月里,不僅完成了《中國建筑史》等學術成果,而且還寫作了《重慶文廟修葺計劃》。《梁思成全集》和十余種有關梁思成的傳記和研究著作中,都沒有提及此信及信中所述之事。新發現的這封佚信,足以填補這個學術空白。
重慶檔案館藏梁思成致許大純的信
發現梁思成致許大純信
最近,研究人員從重慶市檔案館的“陪都建設計劃委員會”檔案中,發現了一通梁思成致許大純信札(影印件)。經查閱《梁思成全集》和十余種有關梁思成的傳記和研究著作,都沒有提及此信及信中所述之事。
該信札一通兩頁,十六開,行書,系用毛筆豎寫在中國營造學社的空白信箋上。落款為“梁思成拜覆八、廿三”。檔案中,該信前另附有許大純致院長請示函一頁。
在信中,梁思成主要談了重慶文廟的修葺事宜。對于文廟的修葺計劃,梁思成已有制定永久計劃和暫行計劃的初步設想。全文如下:大純先生副秘書長勛鑒
頃接□□□□月九日
惠書,敬云一是,今春在渝,承孔院長面諭,為陪都建設委員會驅馳,并以孔廟修葺計劃相囑。弟因經常工作地點(南溪縣李莊)距陪都甚遠,且在渝未能久留,故得庸公面允,委托基泰工程司先代測繪孔廟現狀圖,以為設計根據。嗣因空襲頻仍,測量時受阻礙,直到七月下旬始由基泰將現狀圖寄至李莊。現正設計中。鄙意擬將修葺計劃分為永久計劃及暫行計劃兩種,其永久計劃以恢復孔廟原狀為原則,擬俟戰后付諸實施;其暫行計劃,以保持現狀,防止其繼續毀壞為原則;即使敵機轟炸,亦可免新修部分之損失,如西廡、北首兩間,皆不修復,是其一例,諒邀贊同,一俟脫稿,當即呈請卓裁。
耑復敬頌勛祺
梁思成拜覆八、廿三
從信中可以看出,梁思成承擔了制定重慶文廟修葺計劃之事。當時,正在抗戰的緊要關頭,為什么還要做這么費錢費力的事呢?
位于臨江門的重慶文廟,既是祭孔的所在,又是重慶府學。它始建于宋,明洪武四年重建。在明清兩代不斷地得到培修與維護。到了清宣統元年,川東道臺衙門又將文廟加以大修擴建,以擴大規模。但剛剛完工,辛亥革命就爆發了,很多后續工作就擱置了下來。
抗戰爆發后,重慶文廟因為地處繁華市區,成為社會各界舉行集會的重要場所。但因年久失修,加上日機轟炸,文廟有所損毀。時任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的孔祥熙提出修葺文廟。
許大純時任“陪都建設計劃委員會”副秘書長,他接信后,即呈簽院長孔祥熙:“接梁思成來函,說明計劃修理孔廟經過,除函復請其將永久及暫時兩種修理計劃擬就,即行寄來外,謹先將原函呈請院座鈞閱。”表明許大純同意梁思成的設想,并復函催其盡快完成修葺計劃。
翔實的修葺計劃
梁思成寫給許大純那封信的落款時間為“八、廿三”,無年份。但信中提到的工作地點在李莊,梁思成一家隨中央研究院搬到李莊是在1940年底,后來梁思成《重慶文廟修葺計劃》(現在可見影印件)一文的完稿時間明確署為“卅年圣誕日”,所以這封信應當寫于1941年,即完成《重慶文廟修葺計劃》一文之前。
李莊時期是梁思成學術研究的重要時期之一。七七事變以后,梁思成一家顛沛流離,先后到達武漢、長沙、昆明等地,1940年底全家隨中研院轉移到重慶南溪縣李莊,直到抗戰勝利之后才回到久別的北平(今北京)。盡管國難當頭、貧病交加,但梁思成在李莊的學術研究還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當時梁思成的頸椎病已經很嚴重,每當伏案工作時,他常常要把下巴倚在一只花瓶上,以承受頭部的重量,減輕肩背的重負。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梁思成完成了《重慶文廟修葺計劃》并謄清寄往重慶。《重慶文廟修葺計劃》一文共5000余字,集成了梁思成壯年以前的古建筑修復思想。
梁思成在文中明確提出了古建筑修復要分“永久計劃”和“暫時計劃”兩種。“永久計劃”“以恢復原狀為原則”,“近歲以來,無論自然的或人為的更改損壞者,按原狀補造,增加者拆除之,以期一律恢復原有形狀。在設計時,須盡量應用近代結構學之新方法與材料,以補救舊結構之缺點,但此項新方法新材料之施用,以不更改原有外表形狀為原則”。
梁思成的永久計劃,并非泥古不化,完完全全恢復原狀。他主張在不改變原有外形的前提下,謹慎地使用新方法新材料,彌補舊結構的不足,以盡可能地延長古建筑的壽命。
對于“暫時計劃”,梁思成認為,“以保持現狀為原則,在修葺范圍之內,各殿宇本已年久朽壞,每多浸漏;更加以暴敵轟炸,破壞殊多。修葺目標以足蔽風雨為度。即使再度被炸,其損失務使在最低限度之內。”這與他過去的見解都是一脈相承的,更加系統化了。
另外,梁思成還針對文廟的各個建筑制定了詳細具體的修葺方法,并對油漆、彩畫、防濕、鐵工等工藝做了專門論述,這點比過去有所超越。
兩份原稿石沉大海
研究中國藝術和建筑的美國學者費慰梅回憶說:“(李莊時期)思成的體重只有40公斤,每天和徽因工作到夜半,寫完11萬字的《中國建筑史》,他已透支過度。但他和往常一樣精力充沛和雄心勃勃,并維持著在任何情況下都像貴族一樣的高貴和斯文。”
1943年成稿的《中國建筑史》,以其嚴謹精審為梁思成贏得了巨大的學術聲譽。同時,梁思成結合多年古建筑調查的積累,深入研究注釋《營造法式》,還編印出版了兩期《中國營造學社匯刊》。但遺憾的是,目前所見的有關梁思成的年表、著述中,包括《梁思成全集》第九卷中林洙女士所撰的《梁思成年譜》,都沒有提到梁思成撰寫《重慶文廟修葺計劃》之事。
而新發現的這封梁思成寫給許大純的信,則足以填補這個學術空白。它讓世人知道,梁思成在李莊的艱難歲月里,工作更加努力、學術更加成熟。他不僅取得了《中國建筑史》等學術成果,而且還完成了《重慶文廟修葺計劃》這篇有關古建筑修復的重要文章。
從1938年起,日軍對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的殘酷空襲,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損失,這封信和《重慶文廟修葺計劃》一文也就因此遺失了。在《重慶文廟修葺計劃》擬定之前,文廟已經因轟炸造成了部分損毀。修葺計劃成稿之后,還沒來得及實施,文廟就在其后的轟炸中被炸成廢墟了。在當時情況下,哪怕進行“臨時計劃”修復也已無可能。
抗戰勝利以后,對于修復重慶文廟之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梁思成的文廟修復計劃,也就因此沉睡于浩瀚的檔案之中,無人問津。
(作者系民盟中央研究室副主任)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張峰 梁思成 佚信 《重慶文廟修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