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三問教師退出機制 教師“鐵飯碗”能打破嗎?
怎么退?
——完善教師退出程序
農村不合格教師退出機制不僅需要實體性公正,讓真正不合格的教師退出教師隊伍;而且需要程序性公正,讓退出者心服口服,真心接受。
在許多國家,對于教師的解聘,在程序上需要滿足以下要求:定期評價,收集證據;給與幫助,及時補救;提前發出解聘通知;教師有要求舉辦聽證會的權利;教師應有充足的時間準備聽證會的反駁;在聽證會之前,學校和教師雙方都有權獲得對方的證據、證詞等;在聽證會上,學校和教師雙方都可以聘請律師為自己辯護,出示有利于自己的證人證據;學校與教師均有交叉檢驗對方證據的權利;聽證判決書要及時發送到相關教育部門、教師和學校手中;教師和學校如果對判決結果有異議,都可以提請上級教育部門審議或向法院上訴等。
目前我國的教師退出機制在程序上還不夠完善。在教師解聘中,學校很少采用通知和聽證制度,導致教師未經提前通知和申辯就被解聘;并且,教師解聘后尋求法律救濟的渠道也不夠完善。教師與校方發生的包括教師聘任在內的法律爭議,目前是不能通過訴訟方式來解決的。已有的非訴訟的救濟方式,包括申訴制度和人事仲裁兩種方式,由于受到受理部門不夠明確、制度程序缺失和司法解釋不統一的影響,也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實施。因此,要建立一套從評價、補救、下發解聘通知、聽證、解聘到法律救濟在內的一整套規范程序。
誰執行?
——明確辭退教師權力主體
辭退教師需要有執行主體。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張彩云通過國際比較發現,世界各國由于教育管理體制不同,辭退教師的權力主體也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校長在辭退教師上具有較大權力,在53.5%的國家中,校長都有權力辭退教師。大多數國家辭退教師的權力一般由校長、校委會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等多種主體共同擁有。
目前,我國辭退教師的權力主體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有的地方,學校校長可以直接解聘教師。有的地方,學校只有評價考核教師的權力,通過評價考核提出哪些老師不合格,無權直接辭退教師,是否辭退要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決定。
張彩云在調查中還發現,教師退出制度實施的最大障礙在于教師管理體制。我國教師的管理包括多方權力主體,教師的編制、工資等由人事部門負責,教師的培訓和專業發展由教師業務部門負責。不同管理部門各行其政,往往缺乏溝通和銜接,這給教師退出機制的實施帶來了很多困擾。因此,必須明確教師退出的權力主體,包括誰來評價(判定教師的合格與否),誰來補救,誰來聽證,誰最后決定等一系列權力分配問題。
如何降低改革風險與阻力
在解聘教師的過程當中,必須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不被侵犯。如果受到侵犯,必須有法律救濟的途徑。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教師法》、《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等的規定,教師與校方發生的包括教師聘任在內的法律爭議,目前是不能通過訴訟方式來解決的。
這也意味著,教師被解聘以后只能采用行政申訴和人事仲裁的方式來獲得法律救濟,并不能進入司法程序來獲得相應的保護。即使是行政申訴和人事仲裁這兩種教師可采用的法律救濟方式,也因為各種影響,在現實當中也沒有充分有效的實施。
為保障教師聘任制能夠真正貫徹落實,防止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教師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筆者建議:國家應進一步完善并落實教師解聘后的行政申訴和人事仲裁制度,并修改或增加《教師法》當中關于法律責任的條款,將教師的行政處分包括聘任爭議納入民事訴訟的范圍,使得教師的合法權益能夠通過法律訴訟渠道來獲得最終的保護。
由于教師不合格的類型是不一樣的,對于經考核不合格的教師,不能一刀切地全部一退了之,而要根據不同情況分類處置。比如,對于曾為基礎教育尤其是農村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的民轉公教師,對他們不加補償地退出是不公平的。對這部分教師可以采取提前退休、轉崗或者買斷等方式退出教師崗位。除了這部分民轉公的老教師,對其他不合格的教師也要分類處理,比如對教學不勝任的教師可以采取一些培訓學習等補救措施,促進他們業務能力的提升。而對諸如嚴重違反黨紀國法或者師德失范的老師,必須堅決采取一票否決制,把他們清理出教師隊伍。
只有建構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把教師由“單位人”變成“社會人”,確保教師從崗位上退出后的基本社會保障,才能化解教師退出后所遇到的一系列難題。
為了使教師退出渠道更順暢,筆者建議必須建立和完善教師退出后的社會保障制度。這其中包括退出教師的補償機制、人事檔案管理制度、培訓再就業制度、社會救濟保障制度等等,以盡量減少教師退出后的后顧之憂,防止對社會造成負面效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作者為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副教授)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教師退出機制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