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三問教師退出機制 教師“鐵飯碗”能打破嗎?
為什么要打破教師“鐵飯碗”
教師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是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關鍵。在教育普及與數量擴張階段,我國中小學教師長期存在供不應求的現象。為了解決教師數量短缺問題,大量沒有資質或水平不高的人員涌入教師隊伍,加之缺乏相應的質量保證措施,造成全國尤其是農村地區出現了大量不合格老師。
隨著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普及,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已經由量的擴張進入到質的提升的新階段,教師“有數量”而“沒有合理結構”“沒有質量”的問題日益凸顯。根據2014年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對東中西部地區共18個省份70所縣鎮及鄉村學校校長的調查,這些學校至少存在著10%以上的不合格教師,有些學校不合格教師的數量甚至達到了一半以上。
而另一方面,在現有的編制標準下,我國基礎教育教師總體數量已經滿編甚至處于超編的狀態。在這種狀況下,一些不合格人員長期占據著教師崗位,無法騰出編制補充新教師,制約著教師隊伍質量的整體提升。通過建立不合格教師退出機制和優秀教師補充機制,有助于迅速改善教師隊伍結構,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工作屬于一種比較穩定的職業,尤其是有編制的教師。雖然教師聘任制已實施很多年,但多數時候流于形式,教師職業依然被認為是一個“鐵飯碗”。
首先表現在,教師能進不能出,能上不能下,沒有失業壓力。在現實當中,教師被解聘的比例極低,即使不合格,也以轉崗和提前退休為主。除了違法亂紀以及師德出現問題之外,因工作不勝任被解聘或清退的幾乎很少出現。
其次,干和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等層次的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差別很小,績效工資制實施效果并不理想。在這種狀況下,部分教師安于現狀,工作積極性差,沒有壓力也缺乏動力,教學積極性不高。
筆者認為,建立合理有效的退出機制,能使教師群體提高競爭意識,使教師們感受到社會競爭的壓力,從而激發起內在動力,提高他們工作的積極性,使整個學校充滿活力。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教師退出機制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