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洛克菲勒三世商業帝國之外的亞洲藝術遺產
3月8日,亞洲協會博物館(Asia Society Museum)在紐約總部以新展“情境之內外”(In and Out of Context)慶祝亞洲協會成立60周年。館長陳文輝(Tan Boon Hui)向記者表示,這是亞洲協會博物館首次設立基于館藏的常設展,從此觀眾將有機會欣賞到更多的館藏珍品。
早在亞洲協會成立之初, 創始人約翰·洛克菲勒三世(John D。 Rockefeller 3rd)就意識到藝術在增進 “美國與亞洲之間的合作和相互理解”中的重要作用。為此,他在1963年到1978年期間在藝術史學家李雪曼(Sherman E。 Lee)的建議下建立了包括古代雕塑、繪畫和裝飾藝術在內的亞洲藝術收藏。從東亞、東南亞到南亞、喜馬拉雅山系,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9世紀,洛克菲勒的收藏跨越了地域和年代,成為亞洲協會博物館館藏的基石和核心。
洛克菲勒總共向亞洲協會捐贈了380余件藏品,其中不乏精品,來自中國的宋、明陶瓷和來自印度朱羅王朝的青銅雕塑就以收藏的質量和數量而聞名。但洛克菲勒的收藏并非依循藝術史發展的脈絡。據陳文輝的介紹,洛克菲勒“一方面對三維的藝術品有一種特別的偏愛,而另一方面也看到其它的博物館在繪畫方面已經建立了很好的收藏,所以決定不做一個綜合性的收藏,而是挑選各個門類的精品,尤其是雕塑和器物類的精品來收藏”。
阿拉雅·拉斯迪阿美恩斯柯《Village and Elsewhere: Artemisia Gentileschi’s Judith Beheading Holofernes, Jeff Koons’ Untitled and Thai Villagers》,2011年
重精不重全的收藏思路從此成為亞洲協會博物館的收藏原則之一。亞洲協會在1997年著手建立亞洲當代藝術收藏時,就將關注點聚焦在新興的亞洲新媒體影像藝術上。從反映亞洲近年來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劇變的目的出發,亞洲協會在20年間收藏了近百件亞洲藝術家的重要影像作品。“我們的使命始終是通過藝術來增進人們對亞洲的了解,”陳文輝說,“所以即使是當代影像作品,我們也只會選擇那些最為重要的,而且我們有意識地去收藏那些可以和我們的古代收藏形成對話的藏品?!?/p>
編輯:陳佳
關鍵詞:洛克菲勒三世 商業帝國之外 亞洲藝術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