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捐不起可反悔”是捐贈制度的人性化

2016年03月16日 10:52 | 來源:光明網
分享到: 

事實上,從法律層面上講,一旦承諾捐款,或已經捐了款,就表明贈與合同成立了,捐款方同受款方便形成了一種契約關系,如果捐款方反悔,要么“諾而不捐”,要么索回全部或部分捐款,屬于單方毀約行為,是得不到法律支持的。從人性和道德角度詮釋,捐出去的款,如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來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據統計,捐款者反悔比例高達20%。殊不知,捐款實際上是在履行一份“愛心和誠信的承諾”,因此一定要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下定決心后再捐款,一旦捐了款就不要反悔。

問題是,在現實生活中,由于諸多原因,特別是企業效益不佳,導致“錯捐”現象時有發生。這時候,我們的捐贈制度,能否給捐款者一個修正錯誤的機會呢?事實上,在一些領域,法律和制度便給了人們一個反悔的空間。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首度引入“后悔權”制度,即賦予消費者一定冷靜期內無條件退貨的權利,如“網購商品七日內退貨”,這一規定符合國際立法慣例。又如,投保也有10日的“后悔期”,客戶在簽訂保險單后想解除合同,可在保單生效10日內親自或委托代理業務員,向保險公司申請撤銷本合同。保險公司在收到合同撤銷申請并收到保單后,無息退還投保人已交的保險費。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引入的“后悔權”,實際上就是合法的“毀約權”。既然事關買賣雙方利益的商業領域,都給了公眾“后悔權”,那么,充滿公益和愛心的慈善事業,就更應該讓人們享受“后悔權”了。因此,慈善法應作出相關規定,除了“捐不起可反悔”之外,給捐款者設立一定的“后悔期”,在這個“后悔期”內,允許捐款者“諾而不捐”,或無條件索回捐款。如此,不僅可以讓人們的愛心行動變得更理性,而且能夠讓慈善機構變得更有公信力和感召力。

編輯:秦云

01 02

關鍵詞:捐不起可反悔 后悔權 誠信 慈善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一本之道高清乱码 | 偷拍日韩一区中文久久 | 色男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中文字幕偷乱在线看 | 熟女作爱一区二区视频 | 这里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