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單霽翔:建立故宮古建筑研究性保護機制的思考
養心殿
養心殿的實踐和思考
養心殿,是故宮博物院內文化底蘊格外深厚的古建筑群,必將是故宮古建筑修繕的重中之重。作為紫禁城古建筑群的杰出代表,養心殿建筑工藝精湛,空間靈活多變,歷史與地域信息豐富。無論是觀眾熟悉的“垂簾聽政”,還是“三希堂”,都在養心殿內。每天到故宮博物院的參觀者中,大約有1/3的觀眾會進入養心殿,在參觀旺季的高峰時段,養心殿區域內滯留觀眾數量經常達到800人以上,大大超過最佳觀眾容量。而且,養心殿區域的古建筑長期以來未進行系統的維修保護,保存現狀較差,亟待系統整修。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內容,不僅是不可移動文物,即古建筑修繕,而且包括可移動文物,即文物藏品的保護。養心殿的室內有2000余件不同類型的珍貴文物,在殿堂內的墻體上還有大量牌匾、楹聯等書法繪畫作品,也極具研究價值。在可移動文物保護方面,故宮博物院的青銅器修復技藝、古代鐘表修復技藝、書畫裝裱修復技藝、古書畫臨摹復制技藝等,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在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在此次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中,應將三個方面貫穿自始至終。
一是將研究精神貫穿自始至終,包括對于各種材料、工藝、施工技術的研究,需要自始至終對整個修繕工程進行詳細的科學記錄,無論是測繪也好,勘察也好,都要注重歷史信息的提取,都要進行專題研究,都要公開出版修繕研究報告。
二是將專家指導貫穿自始至終,發揮專家咨詢作用,由官式古建筑修繕方面最具經驗的著名專家,組成顧問組,對于修繕全過程確定方針、掌握原則、把關方案。同時,成立專家組深入修繕現場,對于每一個環節都做到嚴格把關。還要選擇具有實操經驗的領隊,現場主持項目,擔負起保障質量的責任。
三是將人才培養貫穿自始至終,在文物修復專家隊伍穩定方面,合理制定文物修復專家的退休返聘制度,按照專業技術崗位人員退休標準保障他們享有與付出相適應的待遇。在傳統營造技藝人才培養方面,建立特殊人才選聘制度,保證專業工匠隊伍的培養和穩定。
在傳統修繕技藝保護傳承方面,改變通過招投標程序選擇文物修繕企業的機制,制定專業技術隊伍相對固定、培訓有保證、水平不斷提高的制度,這是實現“研究性保護項目”的最根本保障。同時,在傳統修復材料供應質量方面,改變采取政府采購的方式,解決古建筑修繕傳統材料供應問題,扶植傳統材料生產企業,同時強化質量管理及監督。
養心殿一直是觀眾參觀故宮博物院的重點,此次修繕過程比較長,為了彌補觀眾在研究性保護項目實施過程中看不到養心殿文物的缺憾,故宮博物院與首都博物館等博物館開展合作,持續舉辦養心殿文物特展。展覽包括兩類內容:第一類是舉辦養心殿文物展覽,可以在展覽中通過原狀文物組合,恢復“垂簾聽政”、“三希堂”等場景。第二類是舉辦養心殿文物修復成果展覽。隨著養心殿文物藏品的持續修復,修復成果必將不斷涌現,展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通過將每年修復的成果集中展示,可以向社會普及文物修繕知識,也接受社會各界的指導和支持。總之,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全部過程都將透明公開,這樣有利于提升研究性保護項目質量,有利于傳播傳統文化知識,也有利于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將來,養心殿經過研究性保護,重新開放的時候,觀眾會感受到與過去不同的文化體驗。過去觀眾能參觀的區域,只占養心殿區域的20%,很多建筑空間沒有得到合理利用,此次修繕以后將合理利用起來,有利于擴大參觀場所和增加觀眾服務空間。養心殿南側是御膳房,也是十分著名的文化場所,目前是宮廷部的明清家具倉庫。此處雖然在西路參觀線路上,卻常年大門緊閉。此次修繕后也將試圖恢復御膳房的歷史原狀,并進行相關內容展示,呈現給觀眾不同的參觀體驗。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實施過程,將是立體揭示文化內涵的過程,是按照科學規律實施保護的過程,應該體現出中國官式古建筑修繕所能達到的最高水準。為此,要達到八個“全過程”:一是全過程的科學記錄,二是全過程的影像記錄,三是全過程的專家參與,四是全過程的人才培養,五是全過程的項目管理,六是全過程的公眾參與,七是全過程的媒體報道,八是全過程的陳列展覽。
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對于故宮博物院來說,是一項綜合性的保護工程,并非某個部處或幾個部處能夠完成,需要全院和社會力量的綜合投入,才能夠圓滿完成這一項目。希望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能夠獲得12個方面的成果:一是獲得高質量的故宮官式古建筑修繕成果,二是獲得最大限度的歷史信息保護成果,三是獲得建立起專業化古建筑保護修繕隊伍成果,四是獲得穩定的傳統建筑材料供應渠道成果,五是獲得最高水平的文物藏品修復成果,六是獲得高質量的原狀陳列和專題展覽成果,七是獲得高質量的觀眾參觀環境成果,八是獲得高水平的安全防范系統成果,九是獲得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十是獲得養心殿相關系列出版物成果,十一是獲得養心殿主題“互聯網+”數字研發成果,十二是獲得養心殿系列文化創意產品研發成果。所有這些都要從現在開始思考、策劃和實施。
故宮古建筑修繕定位為“研究性保護項目”,就是希望能夠脫離一般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模式,將科學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進度服從保護質量。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首要任務,是完整延續其價值、全面恢復其健康、有效改善其環境、科學展現其魅力。某種意義上來說,當前故宮古建筑保護和傳承所遇到的問題,不僅僅是工藝與技術的問題,而是認識和態度的問題,就是應該以什么樣的理念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和人類文化遺產的問題。
演講人簡介:
單霽翔,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曾任國家文物局局長,兼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出版有《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留住城市文化的“根”與“魂”》、《文化遺產·思行文叢》、《平安故宮·思行文叢·壬辰集》等十余部專著,并發表百余篇學術論文。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單霽翔 故宮古建筑 工藝與技術 角樓 養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