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今天我們該如何保障女性權益
“建議將‘剩男’‘剩女’等列為新聞報道的禁用語。”這是全國政協第十二屆四次會議上,婦聯界別遞交的《關于在加強傳媒監管中體現性別平等理念的提案》中的一條建議。本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5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1.6%的受訪者認為自己遭遇了性別歧視。(3月8日《中國青年報》)
3月8日是國際勞動婦女節。每到這個時候,社會對女性權益的關注都會比平常高出許多。輿論聚焦女性合法權益保障,當然是一件值得嘉許的事。之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國而言,對于女性權益的關注,顯然更能映射出女性權益保障方面仍舊存在較大改進空間的現狀。
不可否認,在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之際、而且正值全國“兩會”期間,大力宣傳對女性權益的保障,自然有著別樣意義。但我們更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國際勞動婦女節”每年只有3月8日這一天,而對女性權益保障的關注則是必須時時刻刻加以重視的。于中國而言,不論是基于傳統社會中女性被迫擁有的不完全權益地位,還是基于現代社會中明顯可見的性別歧視導致女性某種程度上的邊緣化,都使得女性權益保障在今天仍是一個相當厚重的話題。
言其厚重,在于女性權益保障這個話題在現代社會相當多領域的具體實踐仍然遠低于思想認知;即便是思想認知方面,許多人的腦海中仍舊沒有完全祛除掉“看不起女性”的思想殘渣。從“三八”這個被人為賦予戲謔、嘲弄甚至不乏辱罵色彩的詞語,到有高校男生在“女生節”掛出的不乏性別歧視甚至性騷擾韻味的條幅;從女子公交車哺乳被斥責“不要臉”,到女性在就業、職場保護、發展空間等方面相對于男性明顯存在的短板,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女性權益保障絕不應簡化為婦女節當天的一句祝福。
對女性權益的保障,輿論的鼓呼固然不可或缺,但對女性權益的保障卻不能簡單停留在輿論宣傳層面。當招聘啟事中的“男生優先”“只限男生”等字眼刺破初春的陽光,我們失去的或許不僅僅是春天的脈脈溫情;當年輕母親因公共場所“母嬰室”等公共設施匱乏而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給孩子哺乳時,我們感到的不該只是尷尬,更應是慚愧和羞赧,我們應為基礎公共設施建設忽略乃至無視婦女嬰兒的需要而無地自容!
《正義論》的作者羅爾斯認為,一個組織良好的社會,在制度公正的庇護下,那些參與這些社會安排的人們就獲得一種相應的正義感和努力維護這種制度的欲望;它培育的正義感和鼓勵的目標必須再正常情況下能夠戰勝非正義傾向。之于女性權益保障來說,在包括家庭在內的社會構成細胞中,女性首先因其先天自然條件而處于相對弱勢,而社會發展規則對女性的忽視乃至歧視,又使得女性的先天弱勢地位更加惡化。而這顯然是沖擊現代文明社會的公平正義底線的。
在婦女節談論女性權益保障的話題,雖然應景,卻也可能流于庸俗。網絡上搜索一下,關于婦女權益保護的文章鋪天蓋地,尤其是婦女節這天。我們當然不能否認輿論鼓呼的發揮的巨大作用,但在輿論關注之后,更多應該落到社會發展的具體實踐中,不僅要有頂層設計,更需要具體執行。我們早就有《婦女權益保障法》,今年3月1日《反家庭暴力法》也施行了,跟婦女權益保障有關的公共部門配備得也很齊全,面對婦女權益保障這個并不輕松的重擔,我們需要的是在繼續優化頂層設計的基礎上,強化在保障婦女權益具體實踐中的執行力,為女性頂起“半邊天”清除障礙、搭好平臺、做強保障。(凌國華)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保障女性權益 婦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