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雙一流”來襲
委員熱議“雙一流”大學建設 避免千校一面
如何避免千校一面
“在建設‘兩個一流’的時候,應該更多地尊重規律,客觀認識不同學校、學科的發展現狀,合理評估與‘世界一流’的現實差距,理性分析投入與產出,保證寶貴的經費投入能夠用在刀刃上。”8日上午饒子和委員在教育聯組會上發言時表示。饒子和說,目前國內的一些大學為了爭取進入“雙一流”,在新一輪競爭中不掉隊,都紛紛行動起來,比如互挖人才、合并學校、增加學科、擴大體量等。“大家都在各想高招,增加自己學校的權重,爭取搭上順風車。”為此,他建議:“通過引入‘利益無關’的‘第三方評估’,客觀、理性地分析差距,評估投入的方式和力度;同時,建議教育部有關部門將學科評估積累的寶貴經驗,和‘第三方評估’有效結合。”饒子和說。
鐘秉林認為,建設“雙一流”關鍵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首先,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明晰的辦學目標,避免學校之間的盲目攀比、同質化發展;第二要有科學的治理結構,處理好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之間的關系;第三,要有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教育內在的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第四,要有非常精良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包括加強教師隊伍、學術規范和管理隊伍建設。
“雙一流”大學≠綜合院校
饒子和認為,重視“兩個一流”的同時,還要對其他不那么“一流”、“頂尖”的大學給予關注。“我國有兩三千所大學,體制不一、定位不同、體量和水平不一,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都是人才資源寶庫。”饒子和舉例說,許多優秀人才并不是畢業于名校,比如馬云等。“美國也有類似的情況,《華爾街日報》曾經有過一個統計,美國500家大公司的CEO只有10%畢業于常春藤名校。要充分發揮各個層次高等院校的優勢,培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在資源分配方面,一定要避免嚴重傾斜以及隨之而來的惡性循環。”
葛劍雄委員表示:“在建設‘雙一流’過程中,還是要以發展一流學科為突破口。”他認為,“雙一流”大學并不僅僅局限于綜合性大學,單科性大學同樣可以在某一學科爭創一流。
饒子和在發言中指出,希望不要把高校和科研機構當做行政機構來看待和管理,盡量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
“辦教育不能依靠‘運動式’的做法,有些東西不宜隨意改變,這方面我們已經有不少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了。要讓教學和科研靜下來,讓學校能夠安放一張安靜的書桌,讓實驗室能夠有一方安靜的實驗臺。”饒子和呼吁。
編輯:薛鑫
關鍵詞:委員 “雙一流”大學建設 教育界委員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