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轉型和升級都應考量“煤與游客關系”
山西代表團開放日 王儒林和李小鵬回答多個涉及反腐和煤炭的問題。一大串的推薦后,王儒林坦言文化旅游對山西的作用,他同樣是引用數據——我們有關部門計算,如果海外一位游客來山西,平均消費360美元,相當于我們山西出口一噸半優質焦煤;如果國內客人到山西,消費960元,相當于我們出省兩噸動力煤。(3月7日《北京青年報》)
一個游客山西來旅游的消費收入,國外友人相當于一噸半優質焦煤,國內相當于兩噸動力煤,這便是發展方式帶來的差異性。作為資源性地區之一,與外界經濟環境的密切關聯,當外部的經濟環境形勢好,相關產業的發展勢頭強,對煤的使用需求旺盛,那么資源就會成為來錢快的最好方式,不過卻始終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抗風險的能力也不強。因而,實行經濟轉型,改變發展方式,對于資源型地區顯得尤為重要,否則就可能在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處于十分被動的地步。
在國內,像山西“以煤獨大”的地方還有很多,比如同為以煤而興的湖北神木縣、內蒙古鄂爾多斯等。早在2001年,國務院在遼寧阜新市開展了全國首個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此后,國家先后分三批界定了69個資源枯竭城市,山東棗莊、遼寧阜新、甘肅白銀涵括其中,而《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中,首次界定了全國262個資源型城市。相比其他地方來說,山西則是“一省獨煤”的經濟形態,因而轉型的壓力更大,任務也更為艱巨。
編輯:秦云
關鍵詞:山西 煤炭 旅游 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