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習近平為何在上海團連續四年提創新
2015年,他要求上海繼續當好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在以開放促改革方面繼續走在前列、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繼續走在前列、在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繼續走在前列、在從嚴管黨治黨方面繼續走在前列。
那么,習近平為什么四年四度著力提創新?為什么要在上海團頻頻提創新?
第一個問號,最好的答案,是習近平在2014年11月在京開幕的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說得話,“在新一輪全球增長面前,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反過來說,如果不改革不創新,中國就會不進、不強、不勝。可以說,對中華民族而言,是否具有創新的勇氣和能力,已經到了不進則退,甚至生死攸關的高度。在他的眼中,創新重逾泰山,值得一提再提。
第二個問號,答案或在習近平對上海寄予特殊的期望: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創新,需要大無畏的先行者率先探路。這不僅僅是對擁有創新基礎和底氣的上海高看一眼,更是決策層以局部的創新突破來拉動全局的棋高一著。因此,按照中央要求,上海不搞只有局部意義的“孤島式”創新,而始終把制度創新作為改革試點的核心任務。當“試驗田”良種在更大面積推廣,中國發展的新動能便將噴薄而出。
以上海自貿區為例。
當年,上海自貿區的前身——外高橋保稅區,曾眼巴巴向中央要過更開放的政策。
然而,一個地域性的自由貿易園區,不能解開全局性的制度障礙。結果,局部的改革設想,被高屋建瓴地提升為先行先試的國家戰略:不單布局上海一地發展,而著眼于整個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以制度創新,為全國探路。
編輯:秦云
關鍵詞:上海團 創新 深化改革 習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