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第二次下崗潮不能也不會出現

2016年03月07日 15:17 | 作者:張天蔚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細分起來,不會出現下崗潮與對下崗工人進行妥善安置,甚至干脆由政府“養”起來,其實際含義并不完全相同。但綜合上述各種說法和政策,可以看出政府為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所做的綜合預案,即一方面在加速推進去產能的同時,盡快完成經濟轉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努力為下崗職工創造更多再就業機會,減少下崗職工的實際數量。另一方面,對失去工作崗位又一時無法重新就業的下崗職工,政府提前做出財政安排,為其提供必要的失業救濟,并為其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幫助其盡快找到新的工作。其總的目標大致可以歸納為:盡量把下崗職工數量減到最少;盡量把下崗職工的實際損失減到最小;盡量把下崗職工的心理傷害和情緒反彈減到最小。

實際上,能不能達到上述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廣大職工對供給側改革的態度,進而決定了進一步深化改革能否順利推進,決定了中國經濟轉型能否真正實現。如果不能得到大多數職工的支持,則不僅供給側改革無法順利推進,中國經濟轉型無法實現,甚至可能在社會情緒和輿論中,出現對改革進程和社會發展整體否定的聲音,進而威脅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如果說徐紹史表示中國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表達的是政府的決心和信心,那么更為客觀的判斷則是,今天的現實決定了中國不能出現第二次下崗潮。

所謂“第二次下崗潮”,當然是相對于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第一次下崗潮”。那次下崗潮帶來的傷害,不僅作為歷史記憶被封存在下崗職工的精神深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被當作“改革的代價”而被犧牲者們默默承受和消化。時過境遷,雖然今天的國企所面臨的難題與當初頗有相似之處,卻已經很難再用“改革的代價”來說服今天的職工承受他們自身義務之外的犧牲。即使時勢使然,使他們不得不離開原有的工作崗位,他們也有足夠的意愿和理由,要求得到他們理當得到的補償和幫助。如果今天再次出現大面積的下崗潮,且下崗職工不能得到來自政府的全力相助,則供給側改革必將受阻,進一步的深化改革就更加難以推進。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再次面臨關鍵時刻,伴隨而生的是巨大的挑戰。兩會傳出的各種信息,充分表達出黨和政府面對這一挑戰的決心和信心。徐紹史昨天表示,絕不會出現第二次下崗潮。決心和信心的根本基礎,是廣大人民群眾都能分享深化改革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對改革形成新的普遍共識和廣泛支持。

編輯:秦云

01 02

關鍵詞:下崗潮 供給側改革 職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AV网站 | 在线不卡视频V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七七 | 尹人香蕉综合网在线观看 | 色婷亚洲五月hd免费在线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