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為了人民的獲得感

2016年03月06日 08:43 | 作者:張程程 屈辰 張冉燃 | 來源:《瞭望》
分享到: 

民生政策陡然提速

《瞭望》新聞周刊全面梳理了收入分配、社會保障、就業促進、戶籍制度、住房保障、醫療衛生、教育育人、文化發展、科學技術等9個領域的民生政策后發現,十八大以來,中國民生政策出臺的密度、保障實施的力度,遠超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特別是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和時間表之后,民生政策頂層設計的制定出臺和鋪展落實陡然提速。

“從國際公認的人類發展指數(HDI)來看,十八大以來,中國的各項指數和世界排名都有所提高,從2012年的101位躍升至2015年的90位。HDI指數以‘預期壽命、教育水準和生活質量’作為基礎變量綜合計算形成。排名上升,說明中國的民生現狀持續改善,這與民生政策的數量和質量緊密相關”。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表示。

“十八大以來出臺的民生政策不僅數量多,更觸動了一些實質性和根本性問題”,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丁元竹說,比如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并軌”、收入分配頂層設計等公認的“硬骨頭”改革,取得了可見的效果;再如城鄉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險的整合,過去因涉及戶籍、財政體制一直沒有突破,如今也通過橫向改革的配合有了具體進展。

強調精準性,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生政策的一個突出特征,這在扶貧領域最為凸顯。對照2020年7017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體脫貧”的硬杠杠,中央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明確要求,并精準設定了扶貧攻堅的具體步驟:產業扶持解決3000萬人脫貧,轉移就業解決1000萬人脫貧,易地搬遷解決1000萬人脫貧,社保政策兜底解決2000多萬人脫貧。據此,各級地方黨政層層簽訂責任書、立下軍令狀,細化分解,確保落實。

民生改善需要海量的資金投入。僅“100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一條,背后的投資就高達6000億元。與以往主要依靠基層相比,十八大以來的民生保障更加強調中央政府的責任。僅2014年,中央財政用于民生的比例就達到了70%以上。

“真金白銀”地提高投入強度的背后,也蘊藏著機制創新的智慧?!笆舜笠詠淼亩囗椕裆撸鶎φ{動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參與民生建設進行了專門設計,在準入、產權、投融資、稅費等軟硬件配套支持方面都有所涉及。2013年9月,國辦還專門印發了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擴大公共服務供給。”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李爽表示,這些制度創新將有效保障民生發展的可持續性。

編輯:秦云

關鍵詞:十八大 改革 民生 獲得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 婷婷丁香五月天欧美中文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 日本中文字幕有码 | 午夜电影久久久久久 |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 中文字幕在线有码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