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十二五”規劃三大經驗

2016年03月06日 08:39 | 作者:郭萬達 | 來源:《瞭望》
分享到: 

顯然,由于不同國家發展階段的不同、約束條件的不同,規劃側重點也大為不同。以產業政策為例,不能籠統而談產業政策慎用與否,應基于建立更加完善市場經濟體系的戰略考量,從世界各國發展競爭的現實條件出發,政策設計和安排應逐步轉向面向未來、以市場導向、構筑國家力量的政策目標,包括維護市場競爭的政策、支持企業創新的政策、扶持個人創業的政策以及面向國際市場拓展的政策。

如此背景下,我國政府主導的發展規劃會注意規劃政府的“正面清單”:首先第一個層次可歸為國家滲透能力、汲取能力以及協調能力等國家能力建設;第二個層次則是面向未來、以市場為導向的產業政策;第三個層次則是面向大眾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營造企業、個人和社會良好發展的環境。同時,也會對市場主體進行負面清單約束進行必要的闡述,對未來發展趨勢、發展目標以及發展策略進行必要的預判,凝聚社會共識,引導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協調發展。

堅持集思廣益的中國式規劃決策模式

分析包括“十二五”規劃在內的中國五年規劃的制定過程,集思廣益可謂中國獨特的決策民主之道,有學者認為,主要包括屈群策(發散思維)、集眾思(群策群力)、廣納言(征求意見)、合議決(集體協商)、告四方(傳達貫徹)五個環節。正是由于五年規劃背后民主決策所產生的巨大力量,促進了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雖然伴隨著我國利益主體多元化,試圖以規劃統一全社會思想、滿足所有利益訴求的舉動難以實現,但決策民主、規劃公眾參與的過程,至少可以探測不同部門、社會團體、社會公眾對政府選擇所持有的態度。只有這樣,才能使規劃真正發揮作用、具有切實的可操作性,才能確保規劃立足于政府“正面清單”的職能范圍、立足于政府應提供的公共服務。

而且,集思廣益的規劃決策模式,能夠保障規劃對全社會關心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趨向做出較為準確的宏觀性、預期性研判,并使得具體技術、具體業態、具體模式可以通過緊密的上下互動明確清晰地留給企業、留給市場自然選擇。

作者系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常務副院長

編輯:秦云

01 02 03

關鍵詞:五年規劃 十二五 十三五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AⅤ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综合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网站 | 亚洲综合网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黄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