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群策群力第一場小組討論“議”什么?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 王碩) “我來發個言。”幾個聲音同時在會場響起。在科技30組第一場小組討論現場,“搶”話筒的事發生了好幾回。小組召集人之一兼本場會議的主持人鄭蘭蓀委員只能安排下順序,“先讓這邊發言,您下一個……”
小組討論開始前,鄭蘭蓀委員就建議,“我們可以借這個機會提一些共同關注的話題,以小組或者界別的方式提出意見、建議。”
鄭蘭蓀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
“俞主席提出,要提升議政建言質量,政協委員應該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提高質量的一個舉措就是群策群力,以小組、界別名義提出提案。”周玉梅委員建議,“正值‘十三五’開端之際,一系列改革舉措已經出臺,但這些舉措如何真正落地,還需要我們建言獻策。”
3月2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通道,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企業等創新主體及科技人員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做出了許多政策上的規定。
于是,這個文件如何落實就成為委員們討論的熱點。
“文件的出臺來之不易,其中蘊含著許多屆科技界委員們的貢獻。”十一屆、十二屆政協委員劉永在近10年間參加過多次相關會議和調研,文件的出臺讓他“深感振奮”。“但文件落地還會有一個過程。就比如一個固件本身設計沒有問題,但放在原機器使用時需要一定的磨合和整改期。我認為我們科技界委員可以更加關注相關文件的落實。”
編輯:薛鑫
關鍵詞:小組討論 委員 界別 科技界委員 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