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美麗中國,必將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做出新貢獻
“十三五”時期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生態環境是中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最大的短板?!笆濉睍r期是中國經濟發展轉型的關鍵窗口期,挑戰與機遇并存,如何更有效地實現綠色轉型發展是對中國政府發展智慧的重大考驗。必須立足當前嚴峻現實,牢牢把握住戰略性機遇,積極應對挑戰,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加快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綠色、低碳發展切實實現綠色發展轉型,統籌解決新老問題。
二、 深化生態文明建設積極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國政府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力度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在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落地,適應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制度創新在不斷完善。隨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等的出臺,環境保護督察、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制度試點推進工作正在加快推進,規劃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起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十三五”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聚焦于問題導向,通過制度創新引領建立生態環保的長效機制。中國政府大力推進主體功能區劃和生態紅線制度,將依據地方的生態環境承載力水平,探索建立差異化的空間管控制度,從戰略布局上解決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中國政府正在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這是中國環保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將進一步全面增強環境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有效性,督促地方政府守土有責,落實地方政府環保責任,打破地方環境保護主義堅冰,推進全面改善環境質量;推進建立科學規范的面向環境質量、以績效為核心的考核制度,加快實現環境管理轉型;加快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以環境審計制度為基礎,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干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行政審計和離任審計;大力推進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建設,通過創新市場經濟手段,建立環境信用體系和環境損害賠償、生態環境補償制度,推進綠色GDP2.0,著力建立綠色化的經濟體系;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中的公眾參與,通過建立環保大數據平臺,發揮微信新媒體等手段創新,積極推進建立行之有效的環境社會治理體系。
編輯:秦云
關鍵詞:美麗中國 十三五 新貢獻 環保 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