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成功豈能以名利衡量
高中時獲得奧賽金牌,被保送進入名校,又赴國外留學潛心研究物理。多年后和朋友聚會,卻被太太調侃掙得不多,家里買水果都得精打細算。最近,一篇記錄與“天才師兄”交往點滴的文章,引發網友熱議。一些人認為,這位高材生從意氣風發到遭遇“中年危機”,人生“高開低走”,不如趁早轉行。
科學研究有自身的特點與規律。攀登科學的高峰,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得甘于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現實中,讓科研人員的待遇與貢獻相匹配,幫助他們過上更體面、更有尊嚴的生活,已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而時間也終將證明其工作價值。因此,如果僅僅以一時收入的多寡來衡量人生選擇、評判人生成敗,顯然有失偏頗。類似想法的背后,隱藏著以職業性價比為導向的功利思維。有的人看待成功,似乎總離不開功名利祿。將成功的定義局限于此,無疑窄化了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成功并不是走“獨木橋”。與就業選擇一樣,成功的標準也日益開放多元。宿舍管理員袁蘇妹,四十多年如一日為學生做飯、掃地,“以自己的生命影響大學堂仔的生命”;貴州“80后”女醫生鐘晶,毅然辭去城市工作,扎根農村做鄉親們的健康“守護神”。誰又能說,她們的付出不算是一種成功呢?成功不僅僅指物質上的收獲,還意味著精神上的成長,更包括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盡職履責做好分內工作,立己達人熱心回饋社會,都是對成功的有力詮釋。
人生路漫漫,不怕走得緩,就怕隨波逐流、見異思遷。鐘情物理研究也好,喜歡琢磨調酒也罷,只要瞄準目標、靜心沉潛、久久為功,必能積累日深,不斷超越平臺期、迎來新突破。反之,如果一味推崇“出名要趁早”的“人生哲學”,凡事追求一勞永逸的“速成”,稍有起色便沾沾自喜,遇到不順則自暴自棄,難免會在焦慮中迷失自我。說到底,成功是“熱愛+堅持”,離不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信念。看待成功的心態越理性平和,人生的步履就越容易邁得踏實。
對待成功的態度不同,抗擊失敗的能力也相異。事實上,一時一地的不如意,不代表一輩子都留駐于失敗的陰影。與其糾結于一時的得失,莫如及時反思、總結得失,為了理想和目標堅韌前行、務實奮斗。回溯科學史,要不是把失敗看作成功的墊腳石,居里夫人不可能從幾十噸鈾瀝青礦廢渣中,提煉出0.1克純鐳鹽;屠呦呦課題組也難以歷經190次試錯,終于發現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路縱崎嶇,亦不怕受磨練;愿一生中,苦痛快樂也體驗。”哪里有完全順風順水的人生。在失敗后奮進、于曲折中前行,才能抵達敗而不退的精神境界,成就大寫的人。
有人說,成功不只看頭銜里的那一串“杰出”。社會仿若自然生態,有行業精英,也有普通勞動者。對每位追求理想、不負生活的打拼者給予理解、致以敬意,應是一個社會葆有的理性與溫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成功 人生 衡量 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