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詳解慈善法草案“上大會”:民主立法的新常態
“上大會”的法有什么特殊待遇?
去年搶先一步“上大會”的立法法,作為“管法的法”對其后來者要遵循的規矩作出了規定。今年的慈善法草案,正是在去年的實踐經驗基礎上,遵循新的要求,秉持“開門立法”的精神,一步步走到了大會前。
根據法律規定,由大會制定的法律,必須在大會召開一個月前將草案發給代表,以便提前了解,收集意見。
2016年1月11日,是慈善法草案二審稿修改稿全文上網,向社會公眾征求意見的日子。闞珂告訴記者,自去年12月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常委會通過議案,決定將慈善法草案提交大會審議以來,法工委就陷入了馬不停蹄的忙碌之中。內部要求,在二審稿修改稿上網的同一天,發給近3000名全國人大代表的紙版函件必須全部寄出,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法工委不得不加派人手裝袋,一直加班到晚上才全部完成。
當天,中國人大網還開放了面向代表的服務專區,代表憑密碼登錄進入后,可以看到包含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修改意見和說明的慈善法草案,換言之,等不及紙版的可以先睹電子版為快。
同一時期,法工委邀請了全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人大的法制委或其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的代表到北京,召開了專門的草案解讀會議,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和全國臺聯的代表也出席。會上不僅解讀了草案,還對如何組織、聽取代表意見、如何收集反饋進行了說明。
就慈善法本身而言,這樣的過程并不令人意外。作為“開門立法”的表率,慈善法草案的立法過程一直保持著與學術機構、各行政機關、各地政府、社會組織的密切互動,僅在2014年就收集了7個民間草案樣稿,召開多方參與的數十次立法研討會,在兩次審議期間也搜集了數千條社會意見。
但作為立法法大修以來的第一次大型“演練”,慈善法草案的初次上大會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
闞珂說,雖臨近大會召開,各界意見仍在不斷反饋回來,其間涉及不少關鍵問題,法工委也仍在逐條研究修改。
直到它在大會上公開亮相前為止,沒有人能準確預言或一錘定音,最后的慈善法會是什么樣的面貌,這,或許就是民主立法真正的魅力所在。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慈善法草案上大會 民主立法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