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史記·資政>首義槍聲首義槍聲
民國日歷知多少
1937年版的《故宮日歷》
1937年1月15日這天,在上海天后宮橋上海市商會三樓,上海《立報》主辦的“日歷月份牌展覽會”宣布開幕,眾多日歷生產廠商齊聚布展。
展覽會上,3家出版社排在了前“三甲”,即商務印書館、中華書局、開明書店;很多書局及印務公司也名列其中。顯然,日歷類產品作為圖書印制的附帶產品,已然在民國時期的文化產品中占有日常性的份額了。
此次展覽“計收到日歷一百二十八種,月份牌十三種,美術畫片五十五種,參加廠商共七十家”,可謂民國時期日歷類產品的一次總檢閱。
展覽會的緣起與報道
“日歷月份牌展覽會”的策展人為時任《立報》副刊主編的薩空了,他在當天報紙副刊頭條發表了《關于日歷月份牌展覽》的介紹文章,說明了此次展覽的緣起與目的。
文章開篇即寫道:“每到新年,上海各大廠商一定要作些月份牌、日歷分送主顧。因為他們把月份牌、日歷,當做一種宣傳品,所以肯白送給人,意思是希望人家把它們掛在機關或家庭里,這樣一來那個商家就等于在一個機關或家庭中登了一年的廣告了”。看來,當年的日歷類產品大多是免費贈送的文化產品,印制者初衷乃是宣傳與廣告,著眼點并不是售賣盈利的。
而薩空了與“幾個同事在一起談天,以為把它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因為我們由此可以大致的看出來中國商家的宣傳技術和商業藝術的現況”。事實上,從薩空了等決意辦展之后,自當年1月6日始,早已收到不少贈送日歷的《立報》社,又連續3次刊出征集展品公告,希望能征集到更多特色鮮明的日歷類產品。
1937年1月16日《立報》刊發了展覽現場報道,簡明生動地、有針對性地介紹了參展日歷類產品的特點與優點。
如“展覽的日歷中,以生生美術公司出品最多,日歷頭上的畫,也還古雅可取”;又如“新亞藥廠的案頭日歷,式樣最別致,他把日歷的紙片,安置在透明的玻璃紙殼內,把一個月的日期排作四行,每行的下端牽著一條紅尖頭的線,今天是那一天,只須在日歷上面的兩個旋頭捻著,這紅線就可以隨意伸縮,使這紅線尖頭指到今天的日子上;在月歷的下端,還有一方隨筆記事的板,并且帶著一支硬筆,這板下面是蠟紙,上面是玻璃紙,和書局里買的復寫版一樣,寫過后只消把上面的鈕一撳,在蠟紙脫離玻璃紙的時候,板上的字跡,就可立刻消滅了。”如今看來,這種帶記事功能的,以及帶有“復寫版”功能的復合型日歷,具有新鮮時尚的特質,且直至上世紀90年代前后仍十分盛行。
報道中還提到一種可“裝訂成書,可充日記”的便利型日歷,稱“藝文印書局的日歷,像洋裝書一本,露出一半是日歷,在書中的一半是有橫線的空白紙張,預備做日記的”。這種日歷的特別之處,即“等到一年日歷撕完的時候,就是很好的一本日記冊了,可以藏之篋中。”胡適1939年出任駐美大使,他在美國使用的日記本,就是在美國印制的、早有傳統的這種“裝訂成書,可充日記”的便利型日歷。
《故宮日歷》
關于《故宮日歷》的來龍去脈,在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都市生活相關史料中多有記載。
《錢玄同日記》在1930年12月24日的日記中就曾提到,“午后至直隸書局購故宮月份牌,每日印一件故宮的寶物,共365件,很有意思,價一元七角。”這就說明,至遲在1930年,一日一圖、印制精美的與《故宮日歷》相類似的日歷類產品(由直隸書局自營)已經出現。當然,這可能并不是故宮博物院官方授權的正式產品,直至1932年12月20日,北平(今北京)《世界日報》刊登“故宮博物院日歷”的首發簡訊,才標志著1933年的《故宮日歷》正式印制發行。目前存世的1930年代印制的《故宮日歷》尚有不少,足可見當年印制數量之多及其受歡迎程度了。
1933年《故宮日歷》首發時,大多仍是用于贈送,并沒有大規模印制發售之舉。但因其備受社會各界關注,1933年年底,故宮博物院開始以預約發售的形式,將《故宮日歷》隆重推出。
1933年12月4日,北平《世界日報》頭版首次刊出《故宮日歷》發售廣告,這與當時常見的某某公司贈送新年日歷的廣告形成了鮮明對比。廣告中稱:“故宮大日歷,厚銅版紙精印活頁,一面日歷,一面古物(古畫內郎世寧等名畫家作品最多),較前兩年出品尤為精彩絕倫,饋贈親友尤為相宜。每只售洋二元二角,函購加寄費三角。【注意】每購日歷五只,加贈《梅蘭芳劇影》一冊,購十只加贈《富連成卅年史》一冊。經售處:北平東城沙灘七號楊本賢廣告公司。”
由這則廣告可知,《故宮日歷》當時售價大洋二元二角,價格可謂不菲,而發售者也給出了“較前兩年出品尤為精彩絕倫”的質量承諾。所謂“前兩年出品”者,可能即指1932年首發的大多用于贈送的“故宮博物院日歷”,以及《錢玄同日記》中提到的1930年發售過的“故宮月份牌”等同系列同類產品。同時,《故宮日歷》的營銷活動也很用心,買五只送“梅蘭芳”,買十只送“富連成”的噱頭,在當時京劇票友眾多的北平城中,應當很有廣告效應與推銷效果的。
《古物日歷》
就在《故宮日歷》公開發售的這一年,古物陳列所推出的《古物日歷》也隆重登場。
古物陳列所與當時與故宮博物院并列,也設在故宮內,是我國第一個以皇家藏品為主的博物館(1948年3月與故宮博物院合并)。它于1914年在故宮文華殿和武英殿成立,首開皇宮社會化的先河,成立時間還早于故宮博物院11年。此時,由于《故宮日歷》的隆重推出,古物陳列所也迎頭趕上,印制《古物日歷》面向公眾發售。
《古物日歷》于1933年12月4日,在北平《世界日報》上與《故宮日歷》同時刊出發售廣告。廣告稱:“兩用活頁古物日歷,厚銅版紙精印五彩,每頁背面均應時按節選插古物古畫,如宋畫七十二候、郎世寧、趙世固等花卉人物及龍舟競渡、中秋佳瑞等圖。洋裝書式,布面金字,裝潢雅致,壁上案頭,皆可適用。旅行攜帶,俱甚便利。饋贈親友,尤為相宜。定價二元五角,預約七五折,郵費三角。”
由于“洋裝書式,布面金字”的裝幀使印制成本有所增加,《古物日歷》的定價竟然比《故宮日歷》還高出三角。80余年后的今天,仍在印制發售的《故宮日歷》,也還是“洋裝書式,布面金字”,應當是綜合了原版《故宮日歷》與《古物日歷》在裝幀設計上的特點與優點而成的。
由于上海《立報》在1937年日歷展覽會上沒有征集到《故宮日歷》與《古物日歷》等北平出品的日歷,導致純以商業廣告為目的、上海本地廠商印制的各式日歷單方面成為了展覽主體,因而呈現出“商業味”過于濃厚,“藝術味”比較稀薄的總體觀感。薩空了在《關于日歷月份牌展覽》中也曾感嘆,“看那一百多種月份牌日歷,可以說沒有一種真有藝術價值,也不像有一種是經過真有修養的藝術家的設計”。
試想,如果《故宮日歷》與《古物日歷》這樣造價與售價皆不菲的“非贈品”入選展覽的話,恐怕薩空了的感嘆會有所改變吧。
編輯:曾珂
關鍵詞:民國日歷 故宮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