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李佐軍:供給側改革推進轉型升級大有可為

2016年02月24日 10:44 | 來源:經濟日報
分享到: 


產業轉型升級是當下中國經濟面臨的緊迫任務,如何及時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出路在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產業轉型升級含義豐富。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各有側重:產業轉型是指產業從一個領域轉到另一個領域,主要表現為由制造業為主轉到服務業為主等;產業升級是指產業由低端升到高端,主要表現為由低附加值產業提升到高附加值產業等。產業轉型升級是產業轉型和產業升級的疊加。

產業轉型升級的表現形式有:產業結構高級化或產業服務化,即服務業比重不斷提高;產業高端化,即產業的附加值不斷提高;產業特色化,即產業發展日益體現區域特色,或特色優勢產業比重不斷提高;產業集群化,即產業在特定區域的分工協作越來越發達;產業品牌化,即品牌產業、品牌企業、品牌產品的比重不斷提高;產業綠色低碳化,即綠色低碳產業的比重越來越高;產業融合化,即產業日益按照相互交融的規律發展;產業信息化,即產業越來越多地利用信息技術;產業國際化,即產業日益融入產業鏈的全球分工協作體系之中。

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要及時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開始由“吃穿住行用”向“學樂康安美”(學習、快樂、健康、安全、美麗)升級,若不及時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就不能滿足新的需求;二是隨著資源環境約束加大和制度改革阻力增加,“高成本時代”(土地、物流、稅費、交易等成本上升)到來,若不能及時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就不能消化這些高成本。

目前,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不太理想,主要表現在現代服務業發展滯后、高附加值的知識或技術密集型產業比重較低、特色優勢產業發展不夠、重復性產業發展較多等。

產業不能及時轉型升級的主要障礙來自于制度。一則財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不力,使產業轉型升級缺乏動力;二則政府職能定位和干部考核制度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三則價格機制沒有理順,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的要素價格偏高,使資源向房地產和金融等投機領域聚集;四則財稅金融政策支持不到位,沒有形成對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激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產業轉型升級中大有可為。所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經濟結構性問題的制度性矛盾而推進的改革,它就是為解決產業結構等經濟結構問題而生的。之所以有的地方出現低附加值產業比重高等產業升級不理想情況,是因為財產權、知識產權、人才等制度不合理。而改革這些制度也正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之義。

從調整存量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供給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去超建、降成本、補短板”,即去實體經濟中的過剩產能,去房地產業中的高庫存,去地方政府和企業的高負債率,去基礎設施領域中的超前建設、超標建設、超量建設、超大建設,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制度性交易、稅費、財務、電力、物流成本等,補扶貧、農業、生態、公共服務短板等。而這些正是產業轉型的基本內容。

從培育增量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供給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六培育”,即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品牌、新模式、新區域。而前5個培育正是產業升級的基本內容。(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佐軍)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供給側 改革 產業轉型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高清 | 在线欧美激情a∨ |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不卡 | 亚洲一区精品自拍偷拍 | 在线精品自在视频观看 | 韩国资源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