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統一戰線 統一戰線
2016年春節藏歷新年盤點:祥和·幸福·美滿
銀羊辭舊歲,金猴迎新春。春節、藏歷新年期間,從拉薩河谷到藏北高原,從西部阿里到藏東昌都,雪域高原歡歌笑語,喜氣洋洋,處處飄蕩著濃濃的年味,遍地彌漫著醉人的喜慶。
江孜縣江熱鄉帕貴村的國杰(右一)一家在慶祝新年。扎西頓珠 攝
“雙節”齊至年味濃 各族歡聚慶佳節
喜慶的春聯貼起來、吉祥的“切瑪”端上來,甜蜜的“卡塞”色彩誘人、團圓的餃子香氣撲鼻……
不同的年俗下是同樣幸福的笑臉。今年春節和藏歷新年僅相差一天,“雙節”齊至,使雪域高原的新春更具韻味。
2月7日,農歷除夕恰逢藏歷新年的“古突”之夜。當各家各戶煮著“古突”,歡聲笑語圍坐在一起時,傳統的藏歷新年就此拉開了序幕。
在昌都市丁青縣尺牘鎮俄列村格桑家中,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食物,有新炸好的“卡塞”,也有青稞酒、可樂等飲料。傍晚時分,格桑用拇指沾少許面粉在客廳的 椽子上點出各種圖案,墻壁上繪“吉祥八寶圖”,梁柱上繪“萬里長城”,整個廚房頓時顯得格外亮堂。格桑的媽媽讓大家坐下來,熱情地給每個人端來香噴噴的 “古突”,這是一年里只有這天才會吃的食物,一家人吃著“古突”,討論各自碗中“古突”里的東西,笑聲陣陣,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當指針指向晚上12點時, 格桑一家人迫不及待地沖出門外,燃放煙花爆竹,這時,寂靜的俄列村頓時沸騰起來,五顏六色的煙花照亮了整個夜空。
拉薩市吉崩崗街道德賽居民大院是個多民族互嵌型社區,春節、藏歷新年期間,社區內熱鬧喜慶的氣氛撲面而來,各族群眾其樂融融共慶新春。
2月9日是藏歷新年初一,社區內的婦女身著節日盛裝,托著裝滿青稞、糌粑、酥油花、五彩麥穗的切瑪盒,迎接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客人,并為他們端上青稞 酒。來自自治區楹聯學會的漢文、藏文書法家們現場為大家潑墨揮毫,寫下一副副有著吉祥寓意的春聯。大家不僅一起欣賞了獨具西藏民族特色的朗瑪、果諧、踢踏 舞等地方民族歌舞,還一起包餃子,你搟皮兒、我和餡兒,包出了喜慶,包出了年味,包出了民族的大團結。
這一天,回族同胞馬麥扎泥帶著兩個維吾爾族兄弟來與大家一起過新年,他說:“在拉薩做生意十多年了,社區都很照顧,這次我們專門帶著具有民族特色的手抓羊肉跟大家一起過年,希望我們這個民族大家庭能夠團結在一起,生活越來越好,社會越來越和諧。”
關懷備至暖民心 信心滿懷迎新春
藏歷初一一大早,吉隆縣薩勒鄉薩勒村黨支部書記占堆就帶著村里的黨員、群眾,在安置點10平方米大小的廣場上,升起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他說:“升國旗是為了讓大家感恩祖國!正是有了黨和國家的支持,我們才順利渡過了難關。”
薩勒鄉位于中尼邊境,在“4·25”地震中,全鄉350戶中349戶房屋受損倒塌,死亡3人、重傷3人,是全區受災最重的鄉鎮之一。
春節、藏歷新年到來之際,記者再次來到這里,一片開闊的臺地上,救災帳篷錯落有序,每頂帳篷上都插著鮮艷的五星紅旗,不少帳篷旁邊還豎著祈福的經幡。帳篷中間,能看到身著新裝的孩子,三五成群嬉戲玩耍。
85歲的羅杰老人在地震中失去了老伴,帳篷里的供桌上,除了擺放好的節日供品,還燃著酥油燈。入冬前,當地干部給他送來了羊毛藏裝,還有大米、面粉和500元慰問金。
“聽說政府會幫助我們蓋更好的房子,大家心里感到非常踏實。”羅杰老人說。此時,薩勒村里兩棟4層的樓房主體已經拔地而起,不久之后就將作為臨時周轉房迎接受災群眾的入住。
春節、藏歷新年期間,日喀則市桑珠孜區城北廉租房院內,“4·25”地震中樟木受災群眾歡聚一堂,用歌舞、青稞酒、體育比賽等慶祝震后第一個新年,表達對黨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藏歷新年 春節 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