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農民不愿以地換錢是一種覺醒

2016年02月17日 10:25 | 作者:莫開偉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缺乏技能的農民很難找到就業門路,只有坐吃山空;而且他們后代的就業更成為普遍難題。

在城鎮化和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江蘇農民對賴以生存的土地的想法開始了轉變。2016年春節期間,6個年齡加起來接近500歲的老人異口同聲地說:不想放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36位農民聯名申明不希望土地被賣,希望保留土地經營權,請政府在周圍協調給他們補地。(《21世紀經濟報道》2月16日)

與當前大部分地方城鎮化建設中農民千方百計想把土地賣掉、從而獲得巨額土地補償款不同,江蘇農民表達了截然相反的意愿。他們不愿失地的愿望,既體現了農民樸素的土地情懷,更預示著農民土地意識的覺醒。

在城鎮化建設中,一些地方政府為獲取巨額土地收益,在征地過程中千方百計壓價,使農民所得土地補償款難以承擔未來生活支出。農民失地之后,如果沒有相應的失業、醫療等風險補償基金,對重大意外的承受能力降低。對此,江蘇不愿失地的農民清醒地認為:“如果土地上交,表面上看是得到了政府的一筆錢,不過錢沒有了可以再掙,但土地(經營權)沒有了就永遠沒有了。”

一些地方政府征地大都是一錘子買賣,對失地農民再就業缺乏引導,也很少提供相應就業出路。缺乏技能的農民很難找到就業門路,只有坐吃山空;而且他們后代的就業更成為普遍難題。當一些農民獲得巨額土地補償款之后,生活缺乏周密安排,吃喝嫖賭、大肆揮霍的不在少數,到了生活沒了著落的那一天,給社會穩定帶來很大隱患。江蘇當地就存在失地敗家之后“連口飯都吃不上”的情況,不愿土地被賣的農民的擔憂,說出了失地農民的心聲。

更令人揪心的是,不少失地農民并不愿意被“趕上樓”,他們依然渴望自然的田園生活,而一些地方政府卻往往忽略了農民對土地的情懷,強行征地將大量農民“趕上樓”,讓他們被迫成為市民,而他們內心并沒有把自己當成市民,難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不妨再聽聽江蘇一位老農民的話:“過去考大學進城或通過各種關系得到的城市戶口,和現在用錢買房子獲得城市戶口,是不一樣的”“不管社會如何變化,我都不想用土地換房子換錢,也不想進城市,更不想住高樓”。

隨著城鎮化建設逐漸深入,不愿失地的農民會不斷增多,這必然給未來城鎮化建設帶來一定難度,這需要各級政府保持足夠耐心,做更細致的疏導工作,堅持土地補償和貨幣補償“兩條腿”走路原則,找到二者利益平衡點,穩妥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同時,希望各級地方政府重視農民不愿失地的想法,并尋求合適的應對之策,以便推動城鎮化的人性化發展。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農民不愿以地換錢 農民缺乏技能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偷顶级在线 | 制服丝袜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欧美日韩 | 亚洲欧美在线看h片 | 日本A级免费看片 | 亚洲免费观看福利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