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圖國企民企·圖
英利“失血”過多將進行債務重組 誰來接盤成迷
中國光伏領先企業英利集團因資金鏈危機,將進行資產債務重組。
1月20日,一份中國銀監會印發的“關于印發《英利集團資產債務重組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銀監會和國家能源局支持對英利資產債務重組。英利公共關系部副部長王志新確認了該文件的真實性,這也味著英利集團正式啟動債務重組。
英利集團1998年進入光伏產業,但從2007年其主要資產之一英利綠色能源赴美紐交所上市至今,英利的盈利能力一直未見改觀。在2007 2014年這8年間,英利只在2007、2008和2010年實現盈利,其余年份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2015年12月發布的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英利綠色能源虧損金額高達5.035億美元,資產負債率更攀升至121.3%。
英利集團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快速擴張的決策失誤。在多晶硅價格很高的時候,英利為了通過自己建設多晶硅廠來解決上游原料的問題,成立了“六九硅業”多晶硅生產項目。2011年多晶硅價格暴跌,運行僅一年的“六九硅業”成了一個長期減值的項目。
在投入回報不夠的情況下,債務問題成為英利的災難。2015年5月,《財經國家周刊》以“英利會成尚德第二嗎?”為題,探討英利的高債務問題,但英利綠色能源首席財務官王亦逾彼時表示,英利最困難的時期已過去,正在有步驟地化解高負債。
當然,業內現在最關心的還是英利的未來:會否重蹈尚德、賽維申請破產的覆轍?誰是最終的接盤者?
申請破產?
英利未來的第一種也是各方面最不愿意看到的結局是申請破產。
在光伏領域,曾有“南尚德、北英利”一說。諷刺的是,2013年,尚德申請破產;三年后現在,英利也站在了懸崖邊緣。
如果英利申請破產清算,其現有資產將被用于抵償債務。鑒于英利目前資不抵債的現狀,未來可能會有較大部分的資產債務無法抵償,這必然會導致包括國家開發銀行在內的多家大量持有英利債券的銀行遭受重大損失。同時,已經以全部身家進行抵押的苗連生個人資產也將徹底清零。
更為重要的是,如英利破產清算,2萬多名員工將面臨失業,不利于地方的穩定發展,地方政府也失去了一大稅收來源。
換句話說,假如英利破產清算,將形成銀行、企業、債權人、員工、政府的多輸格局。
即便英利最終選擇與尚德電力同樣的破產重整而非清算路線,引入類似順風光電這樣的接盤者,最終債權人如何分擔損失也是一大難題。以尚德電力破產重整為例,最終以現金方式的受償比例為31.55%,以“現金+應收款”方式受償的約為受償比例31.79%,其余則被一筆勾銷。
業內人士表示,現在光伏產業回暖,英利品牌在海外市場具有一定的價值,銀監會還印發了《通知》,要達到銀企共贏。從這兩方面看,各方都不愿意看到英利重蹈尚德、賽維的覆轍,英利破產清算或者破產重整目前來看可能性都不大。
英利在給《財經國家周刊》的回復中也明確表示,英利不會全面退出光伏。
債轉股?
債轉股也是英利當前可能采取的手段之一。
根據銀監會印發的《通知》,英利集團的金融債權人委員會由國家開發銀行擔任主席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及交通銀行作為副主席行,國家開發銀行承擔日常工作。銀監會有關部門也會與相關監管部門加強對金融債權人的指導與協調,這樣的委員會堪稱“豪華”。
但英利集團已將相當規模的資產用于抵質押,即便是這樣“豪華”的委員會,也難以讓英利獲得銀行新增貸款。更重要的是,現在英利幾乎所有毛利都被貸款利息等財務成本所侵蝕,即便是銀行能夠進行續貸、展期,也很難讓英利擺脫當前危機。
因此,在“銀企共贏”的指導理念下,債轉股或成為一個優先選擇。在英利產品依然有競爭力的當下,采取債轉股,可以降低負債,減少還本付息壓力,使現金流得到改善,或有機會走出泥潭。
對于銀行來說,債轉股后,很可能相當長時間拿不到分紅或股息,但至少可以妥善處理一部分債務,金融風險可以得到有效化解。
最有可能的接盤者?
綜合各方信息,引進戰略投資者或是英利未來最有可能的選擇。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5年8月開始,英利集團就已與3家戰略投資者進行過溝通,其中一家能源央企,一家以房地產及酒店開發經營等業務為主的央企,還有一家綜合類證券公司。
總部位于香港的聯合光伏集團對英利重組一事也非常積極。2014年,聯合光伏和英利兩家公司就合作進行過一個300兆瓦的項目。聯合光伏也公開表示,正在探索為英利綠色能源提供幫助的路徑,并愿意與其他國家支持的企業或太陽能公司合作,以幫助英利渡過難關。
“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前提條件是認同光伏產業發展的前景,有實力和戰略眼光。”王亦逾表示,這樣既能夠保留英利品牌、技術等優質資產,同時又能化解債務壓力。
但這并絕非易事。雖然英利不肯對外透露集團層面負債具體數額,但業內估算其債務在百億元左右,這對于引入戰略投資者無疑是一個巨大門檻。
堅硬的現實是,在當下光伏制造業領域的民企中,能夠有實力接盤的寥寥無幾。即便是有實力者,如果僅從擴大規模來考量接盤英利,并不具有現實意義。對于這些企業來說,自身擴產并非難事。
對于致力于發展光伏下游電站的企業,接盤英利表面上可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保證產品供應,降低成本。但當前光伏制造業競爭充分,供應能力強,電站開發商受制于上游的情況并不常見,走向上游并不很迫切。
產業之外的資本也有介入的可能,之前有傳言稱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信達資產有接盤意向。但信達內部人士向《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信達資產不會在這個階段去接盤,如介入也是在破產或債務重組以后,接盤大幅打折的不良資產。據傳,信達曾介入過尚德的破產重整。
當前,有實力、有意愿參與英利重組的可能是部分能源類國企尤其是央企。近年來,國內傳統能源企業開始轉向發展新能源,而隨著煤炭、石油價格進一步下跌,電力過剩,這樣的轉型顯得尤為迫切。因此,這類企業最可能成為英利的接盤者。
無論誰來接盤,都會在介入英利后面臨現有管理團隊去留等問題。一旦處理不當,企業可能再次陷入危機。而英利管理團隊也未表現出愿意放棄管理權的跡象,甚至在追求外部投資人僅是財務投資的目標。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英利 光伏 銀監會 國家能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