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誰把醫生推向了神壇
代表所說的“不要用神的標準去要求醫生”,確實是中國醫生面臨的重要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管理部門要給醫療服務合理定位,減輕醫生的日常負擔,讓管理成為醫生少犯錯誤的保障,而不是抱薪救火的負能量。
在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事關醫療改革的議題再次成為熱點,不少醫療界代表吐槽醫改失敗,更有代表直言“不要用神的標準去要求醫生”。
這樣的表態,雖然屢屢觸動醫生,在社會上的反響卻寥寥無聲,恐怕只會換來一些人的哂笑——誰會把醫生當神?
但是,醫生依然會覺得自己被當成了神。這種感覺是醫生從患者的眼神中得到的,那常常是一種超出了世俗的期待:給我最好的醫療結果,給我最好的服務態度,給我最迅捷的治療措施,給我最低廉的醫療價格。而這樣的要求有時又是相互矛盾的。尤其是,當一名醫生一上午看了50多個病人,依然得不到太多認可,在節假日加班加點之后,還可能招致工作沒有完成的評判,甚至在下午三四鐘才開始吃午飯,卻因為沒有被某位患者找到而遭到投訴時,工作的感受就會變為通身的痛苦。
所以,“神一樣的感覺”其實不是無所不能,而是力不從心。
醫學是什么?很多人會說醫學就是護衛人體健康的生命科學。因為是科學的,所以,當有意外發生時,就一定是哪個環節有不科學之處,所以,就必須追究責任,這是目前社會上相當流行的一種關于醫學的邏輯推理。
然而,就如美國醫生特魯諾在自己的墓志銘里所寫的那樣,醫學只是有時能治愈,常常是幫助,更多是安慰。這也是更多醫生認可的對醫學的定位,但對此,很多患者并不理解,當他們帶著治愈的期待來求醫,得到的只是幫助時,心理的落差可想而知。
這里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患者對醫學不能正確理解呢?可見的解釋是,醫學太深奧了,培養一名合格的醫生,從上大學開始,至少需要10年時間。普通大眾,怎么可能明白其中的玄機?
這是原因,但我們也要看到,現今的醫學有時也確實在神化自己。有多少次,我們的醫生會用遺憾的口吻告訴家屬,為什么不早點來醫院呢?此話雖有道理,但這樣的臺詞可能讓患者或社會形成這樣的解讀:只要早點來醫院就不會有大問題。醫學有時就這樣有意無意地神化了自己。
當然,要求醫生像神一樣存在,與醫療管理也有一定的關系。站在醫療安全的角度,醫生是人,會犯錯誤,管理部門的責任是最大限度地約束醫生??稍谖覈?,醫生的工作量很大,而工作量大又是犯錯誤的重要因素,這在有些時候就會成為一種悖論,令醫生難以招架。
由此,代表所說的“不要用神的標準去要求醫生”,確實是中國醫生面臨的重要難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僅僅依靠呼吁,還要從自身做起,讓更多患者明白,治愈只是“有時候”的事。同時,管理部門也要給醫療服務合理定位,減輕醫生的日常負擔,讓管理成為醫生少犯錯誤的保障,而不是抱薪救火的負能量。(鄭山海)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中國醫生 醫生神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