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法治是愈合一切社會創傷的良藥
從社會和國家的層面說,我們千萬不能忘記當年那些形形色色荒唐而又毫無人性的做法,時刻警醒自己,唯有法治,才能確保我們——包括司法人員在內的所有人的安全。
含冤被羈23年后,陳滿終獲自由。這一消息令人欣慰也讓人振奮,但其中仍存著有太多遺憾、教訓乃至憤懣。
比起呼格吉勒圖等冤死的人來說,活著走出監獄的陳滿算是幸運的。這樣的“幸運”盡管如此苦澀和沉重,但我們還是從中看到了希望。面對蜂擁而至的各路記者,陳滿說:我心里有個聲音一直對自己說,明天我一定能夠勝利的!這讓我想起前不久枉坐冤獄13年,同樣被無罪開釋的“巧家投毒案”苦主錢仁風。這位滿心凄苦的弱女子告訴人們,在那十幾年中的每日每夜,她都在心里提醒自己是冤枉的,不能放棄每一個申訴機會。
這就是希望的力量。這樣的希望,來得何其不易!它是這些年來民眾法治意識覺醒和中國法治建設進步的結果。要讓這樣的覺醒和進步持續下去,更有賴于國家法治的進一步完善,以及包括司法人員在內的全體國民法治觀念的進一步增強,使之成為民眾對法律秩序所內含的倫理價值的信念與信仰。
這兩天有關陳滿無罪獲釋的報道和評論鋪天蓋地。不少媒體詳細披露了最高檢“罕見抗訴”的全過程,輿論和一些專業人士也對檢察機關在此案中所起關鍵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錢仁風獲釋后,同樣有許多人對辦案機關尤其是云南省檢察院在那起復查案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做法點贊。但別忘了,如果沒有陳滿、錢仁風內心的篤定,沒有這分可貴的篤定所激發的當事人家屬艱辛又持續的努力奔波,沒有他們身后那些律師的專業服務,很難說陳滿、錢仁風能有今天這般“幸運”。
這些年來,隨著佘祥林、滕興善、呼格吉勒圖、錢仁風等大冤案的改正,我們看到其中存在著一些令人吃驚的相似與雷同,那就是公安偵查環節中存在大量的違法辦案情節,而且這些違法辦案情節又在后來的起訴、審判環節被輕易放過。據報道,陳滿案存在3大疑點:作案時間蹊蹺,作案動機模糊,作案證據滅失。而當時辦案人員卻對此視而不見,不但沒有依法排除那些靠刑訊逼供獲得的非法口供,反倒單憑那些口供就對陳滿定罪,真是令人不寒而栗。
一個人的一生能有幾個23年?在那漫長的23年里,陳滿一天沒放棄,陳滿的家人也一天沒放棄,律師和相關法律人群體也在持續不斷地奔走呼號。為什么直到2015年2月10日,最高檢才向最高法提出抗訴?而這個“罕見抗訴”的背后波瀾,究竟如何洶涌滔滔,更是意味深長。
陳滿表示要“忘掉仇恨”,這樣的心態和姿態值得點贊。只有不糾結于過去的苦難,作為個體的“陳滿”們,才能真正從內心中獲得自由。就像曼德拉走出監獄后所說,“若不能把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實我仍在獄中”。不過,從社會和國家的層面說,我們千萬不能忘記當年那些形形色色荒唐而又毫無人性的做法,時刻警醒自己,唯有法治,才能確保我們——包括司法人員在內的所有人的安全。
陳滿自由了。然而,他不是最后一個蒙冤的人。這個社會需要真相,需要跟曾經的悲傷與暗黑和解,需要司法機關秉承法治理念的持續努力。唯有法治,才是愈合一切社會創傷的良藥。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法治社會 社會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