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十萬旅客滯留是對應急能力的檢驗
春節臨近,每一條回家的新聞都揪動人心。廣州市公安局新聞辦公室日前通報,2月1日南下廣東部分列車出現不同程度晚點,導致廣州火車站和火車東站多趟始發列車循環晚點,致使有近10萬旅客聚集在火車站廣場周邊,人員密度非常高,有個別乘客冒著風雨在廣場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因連日來北方雪情不斷加大,與廣東毗鄰的多省也出現大范圍的冰雪天氣,給鐵路運輸造成不利影響,各干線部分區段列車被迫限速運行。(2月2日 中新網)
10萬名旅客滯留于火車站周邊,乃至短期間可能難以知曉火車具體發車的時間,從物質層面而言,這10萬名旅客就是龐大的日常用品消費人群,必將對周邊商鋪經營帶來壓力;從心理層面而言,當回家的心理訴求長期不能得以滿足,10萬名旅客很容易衍生出煩躁、憤怒等異常情緒;從社會治安層面而言,大量的人群聚集,則暗藏著社會治安的隱患,很可能發生踩踏事件、安全事故。如何來迅速出臺應急舉措,加以應對,這是一個檢驗。
新聞亦有提示,面對火車站地區出現的旅客聚集突發情況,廣州警方啟用應急指揮機構,啟動火車站地區春運安保二級響應,在已投入2600名安保力量的基礎上,抽調1300名應急力量投入到火車站地區支援。如此反應速度,不可謂不迅速,但在確保火車站周邊的安全之外,應急舉措還可以更完善和拓寬一些。譬如,通過各種渠道迅速發布火車到站和開出信息,減少乘客焦慮;譬如,盡量多地設置臨時商店,滿足乘客日常所需;再譬如,特別關注那些“情緒失控的人”。
直面10萬旅客滯留的新聞,我不想去過多抱怨。畢竟迄今為止,回家過年仍是一種無法被改變的習慣。因為回家過年習慣無法改變,因為運力無法增加,所以春運仍是必須承擔和直面的交通壓力。
我只是希望,我們的制度和機制能夠在春運中得以成熟。事實上,大量火車旅客滯留在2008年的冰災時就有發生,且成為當時頭痛的春運問題。整整8年過去,我們的應急制度當得以成長,我們當擁有更多的勇氣和能力,讓旅客即便滯留,也能平平安安回家過年。(王聃)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十萬旅客滯留 應急制度 廣州火車站旅客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