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紅頂"環評機構"摘帽"繼續推進:地方已完成140家
原標題:“紅頂”環評機構“摘帽”繼續深入:地方已完成140家
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承諾的“紅頂”環評機構“摘帽”行動,正繼續推向深入。
2月2日,環保部通報稱,繼8家環保部部屬“紅頂”環評機構與環保系統完成脫鉤后,地方環保系統目前已有140家環評機構提前完成脫鉤。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去年3月份全國“兩會”期間,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記者會上表示,今年將率先完成部屬8家環評機構脫鉤,其他地方“紅頂”環評中介,則分批分期全部脫離,“逾期不脫離的,一律取消環評資質”。
去年上半年,環保部以落實中央巡視整改意見為契機刮骨療毒。3月出臺《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方案》(下稱方案)。根據工作方案,部屬環評機構可以依法將建設項目環評業務整體劃歸環保系統以外的其他企業,或者由單位職工以自然人出資成立企業,或者退出建設項目環評業務等形式徹底脫鉤。《方案》要求,部屬8家環評機構于2015年底前要率先脫鉤,省級及以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則分別在 2016年6月30 日、12月31日前要全部脫鉤。《方案》和脫鉤進展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
與此同時,根據國務院推進職能轉變和行政審批改革的要求,環境保護部全面修訂《建設項目環評資質管理辦法》,從制度設計上徹底解決“紅頂中介”問題,推動其他行業事業性質的環評機構進行企業化改制,明確規定負責審批或核準環評文件的主管部門及其所屬單位不得申請環評資質,以營造更加公平公正健康的環評技術市場。
2月2日,環保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程立峰介紹說,至去年年底,環保部直屬單位8家環評機構脫鉤工作按期完成,兌現了陳吉寧去年“兩會”面對媒體時做出的承諾。其中環境保護部南京所下屬的南京國環公司、中日中心下屬的國寰天地公司、中國環科院下屬的中環國宏公司、中華環保聯合會下屬的中環聯公司、機關服務中心下屬的中晟公司等5家機構以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公司的形式徹底脫鉤;華南所、對外合作中心下屬的中綠實業有限公司2家機構注銷資質;中國環境出版集團參股的中科尚公司通過股權和人員全部撤出完成脫鉤。
程立峰說,目前地方環保部門脫鉤工作也進展順利,已提前完成脫鉤的140家機構中,以職工自然人出資設立公司或移交國資委及其下屬企業等形式脫鉤的53家,取消、注銷資質的87家。其中省級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完成脫鉤11家,市縣級環保系統環評機構完成脫鉤129家。
程立峰表示,今年全國環保系統環評機構脫鉤任務仍然十分繁重。為確保年內分兩批全部按期完成,環保部將加強對地方環保部門環評機構脫鉤工作的指導,動態掌握各地脫鉤進展,對進展緩慢的地區予以督辦,對符合脫鉤條件的機構盡快辦理相關手續,對逾期未完成脫鉤的機構,一律注銷環評資質。同時,脫鉤工作相關信息向社會公布,接受公眾監督。
編輯:曾珂
關鍵詞:紅頂環評機構 紅頂環評機構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