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 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

2016年01月27日 21:01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6.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將職業農民培育納入國家教育培訓發展規劃,基本形成職業農民教育培訓體系,把職業農民培養成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辦好農業職業教育,將全日制農業中等職業教育納入國家資助政策范圍。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行動,通過5年努力使他們基本得到培訓。加強涉農專業全日制學歷教育,支持農業院校辦好涉農專業,健全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體系,定向培養職業農民。引導有志投身現代農業建設的農村青年、返鄉農民工、農技推廣人員、農村大中專畢業生和退役軍人等加入職業農民隊伍。優化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把一部分資金用于培養職業農民。總結各地經驗,建立健全職業農民扶持制度,相關政策向符合條件的職業農民傾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職業農民養老保險辦法。

7.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樹立大食物觀,面向整個國土資源,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滿足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在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基本形成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啟動實施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穩定水稻和小麥生產,適當調減非優勢區玉米種植。支持糧食主產區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擴大糧改飼試點,加快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合理調整糧食統計口徑。制定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指導意見。積極推進馬鈴薯主食開發。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根據環境容量調整區域養殖布局,優化畜禽養殖結構,發展草食畜牧業,形成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啟動實施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示范工程,推動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發展。加強漁政漁港建設。大力發展旱作農業、熱作農業、優質特色雜糧、特色經濟林、木本油料、竹藤花卉、林下經濟。

8.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完善農業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統籌農產品進出口,加快形成農業對外貿易與國內農業發展相互促進的政策體系,實現補充國內市場需求、促進結構調整、保護國內產業和農民利益的有機統一。加大對農產品出口支持力度,鞏固農產品出口傳統優勢,培育新的競爭優勢,擴大特色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確保口糧絕對安全,利用國際資源和市場,優化國內農業結構,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優化重要農產品進口的全球布局,推進進口來源多元化,加快形成互利共贏的穩定經貿關系。健全貿易救濟和產業損害補償機制。強化邊境管理,深入開展綜合治理,打擊農產品走私。統籌制定和實施農業對外合作規劃。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投資、貿易、科技、動植物檢疫合作。支持我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跨國經營,加強農產品加工、儲運、貿易等環節合作,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

二、 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必須確立發展綠色農業就是保護生態的觀念,加快形成資源利用高效、生態系統穩定、產地環境良好、產品質量安全的農業發展新格局。

9.加強農業資源保護和高效利用。基本建立農業資源有效保護、高效利用的政策和技術支撐體系,從根本上改變開發強度過大、利用方式粗放的狀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力實施農村土地整治,推進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落實和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堅決防止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水田補旱地,嚴禁毀林開墾。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剝離再利用。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加強耕地質量調查評價與監測,擴大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規模。實施渤海糧倉科技示范工程,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加快改造鹽堿地。創建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強地下水監測,開展超采區綜合治理。落實河湖水域岸線用途管制制度。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對重要生態系統和物種資源實行強制性保護。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性保護工程,建設救護繁育中心和基因庫。強化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嚴厲打擊象牙等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制品非法交易。

10.加快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基本形成改善農業環境的政策法規制度和技術路徑,確保農業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總體得到遏制,治理明顯見到成效。實施并完善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總體規劃。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實施種養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理區域示范工程。積極推廣高效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通過輪作、休耕、退耕、替代種植等多種方式,對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綜合治理。實施全國水土保持規劃。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

11.加強農業生態保護和修復。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到2020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3%以上,濕地面積不低于8億畝。擴大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規模。擴大退牧還草工程實施范圍。實施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適當提高補獎標準。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開展退耕還濕。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制度。加強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和自然災害損毀土地復墾利用。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加強三北、長江、珠江、沿海防護林體系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繼續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完善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制度,嚴格實行休漁禁漁制度,開展近海捕撈限額管理試點,按規劃實行退養還灘。加快推進水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跨地區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編制實施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

12.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到2020年農獸藥殘留限量指標基本與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接軌。加強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實行嚴格的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實施獸用抗菌藥治理行動。創建優質農產品和食品品牌。繼續推進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園藝作物標準園、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水產健康養殖場建設。實施動植物保護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聯共享的信息平臺,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健全風險監測評估和檢驗檢測體系。落實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嚴懲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實施食品安全創新工程。加強基層監管機構能力建設,培育職業化檢查員,擴大抽檢覆蓋面,加強日常檢查。加快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與養殖業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規范畜禽屠宰管理,加強人畜共患傳染病防治。強化動植物疫情疫病監測防控和邊境、口岸及主要物流通道檢驗檢疫能力建設,嚴防外來有害物種入侵。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動。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

三、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大力推進農民奔小康,必須充分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13.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創新,促進農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加工協調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增強對農民增收的帶動能力。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促進主產區農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支持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深加工,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集群。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裝備,支持農產品加工設備改造提升,建設農產品加工技術集成基地。培育一批農產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和國內外知名品牌。強化環保、能耗、質量、安全等標準作用,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優勝劣汰。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研究制定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國務院 農業 現代化 全面小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亚洲h在线播放在线观看h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视频 | 一本一久本久a久久精品 | 亚洲五月综合缴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