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辦印發《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全文)

2016年01月27日 13:43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月27日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了《中國的核應急》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核應急

(2016年1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 核能發展與核應急基本形勢

二、 核應急方針政策

三、 核應急“一案三制”建設

四、 核應急能力建設與保持

五、 核事故應對處置主要措施

六、 核應急演習演練、培訓與公眾溝通

七、 核應急科技創新

八、 核應急國際合作與交流

結束語

前言

原子的發現和核能的開發利用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極大增強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核能發展伴隨著核安全風險和挑戰。人類要更好利用核能、實現更大發展,必須創新核技術、確保核安全、做好核應急。核安全是核能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生命線,核應急是核能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核應急是為了控制核事故、緩解核事故、減輕核事故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緊急行為,是政府主導、企業配合、各方協同、統一開展的應急行動。核應急事關重大、涉及全局,對于保護公眾、保護環境、保障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始終把核安全放在和平利用核能事業首要位置,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倡導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秉持為發展求安全、以安全促發展的理念,始終追求發展和安全兩個目標有機融合。半個多世紀以來,中國人民奮發圖強、歷盡艱辛,創建發展核能事業并取得輝煌成就。同時,不斷改進核安全技術,實施嚴格的核安全監管,加強核應急管理,核能事業始終保持良好安全記錄。

核事故影響無國界,核應急管理無小事。總結三哩島核事故、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福島核事故的教訓,中國更加深刻認識到核應急的極端重要性,持續加強和改進核應急準備與響應工作,不斷提升中國核安全保障水平。中國在核應急法律法規標準建設、體制機制建設、基礎能力建設、專業人才培養、演習演練、公眾溝通、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既為自身核能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也為推動建立公平、開放、合作、共贏的國際核安全應急體系,促進人類共享核能發展成果作出積極貢獻。

一、 核能發展與核應急基本形勢

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創建核工業。60多年來,中國致力于和平利用核能事業,發展推動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學、環境、能源等領域廣泛應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核能事業得到更大發展。

發展核電是中國核能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核電是一種清潔、高效、優質的現代能源。中國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原則,執行安全高效發展核電政策,采用最先進的技術、最嚴格的標準發展核電。1985年3月,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破土動工。截至2015年10月底,中國大陸運行核電機組27臺,總裝機容量2550萬千瓦;在建核電機組25臺,總裝機容量2751萬千瓦。中國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先進壓水堆、高溫氣冷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示范工程投入建設。中國實驗快堆實現滿功率穩定運行72小時,標志著已經掌握快堆關鍵技術。

伴隨著核能事業的發展,核安全與核應急同步得到加強。中國的核設施、核活動始終保持安全穩定狀態,特別是核電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中國大陸所有運行核電機組未發生過國際核與輻射事件分級表二級以上事件和事故,氣態和液態流出物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限值。在建核電機組質量保證、安全監管、應急準備體系完整。

中國高度重視核應急,始終以對人民安全和社會安全高度負責的態度強化核應急管理。早在作出發展核電決策之時就同步部署安排核應急工作。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發生后,中國明確表示發展核電方針不變,強調必須做好核應急準備,1986年即開展國家核應急工作。1991年,成立國家核事故應急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核事故應急準備和救援工作。1993年,發布《核電廠核事故應急管理條例》,對核應急作出基本規范。1997年,發布第一部《國家核應急計劃(預案)》,對核應急準備與響應作出部署,之后,為適應核能發展需要,多次進行修訂形成《國家核應急預案》。目前,中國核應急管理與準備工作的體系化、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全面提升。

按照中國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到2020年,中國大陸運行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3000萬千瓦左右;到2030年,力爭形成能夠體現世界核電發展方向的科技研發體系和配套工業體系,核電技術裝備在國際市場占據相當份額,全面實現建設核電強國目標。面對核能事業發展新形勢新挑戰,中國核應急在技術、裝備、人才、能力、標準等方面還存在一定不足,這也是其他國家在開發利用核能進程中面臨的共同課題。中國將通過理念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不斷強化國家核應急管理,把核應急提高到新水平。

二、 核應急方針政策

中國是發展中大國,在發展核能進程中,通過制定法律、行政法規和發布政令等方式,確定核應急基本方針政策。

中國核應急基本目標是:依法科學統一、及時有效應對處置核事故,最大程度控制、緩解或消除事故,減輕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護公眾,保護環境,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安全和國家安全。

中國核應急基本方針是:常備不懈、積極兼容,統一指揮、大力協同,保護公眾、保護環境。

——常備不懈、積極兼容。各級核應急組織以“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態度,充分準備,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核事故。建立健全專兼配合、資源整合、平戰結合、軍民融合的核應急準備與響應體系。核應急與其他工作統籌規劃、統籌部署、兼容實施。

——統一指揮、大力協同。核設施營運單位統一協調指揮場內核事故應急響應行動,各級政府統一協調指揮本級管轄區域內核事故應急響應行動。在政府統一組織指揮下,核應急組織、相關部門、相關企業、專業力量、社會組織以及軍隊救援力量等協同配合,共同完成核事故應急響應行動。

——保護公眾、保護環境。把保護公眾作為核應急的根本宗旨,以一切為了人民的態度和行動應對處置核事故。把保護環境作為核應急的根本要求,盡可能把核事故造成的放射性物質釋放降到最小,最大程度控制、減輕或消除對環境的危害。

中國核應急基本原則是: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軍地協同,快速反應、科學處置。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在中央政府統一領導下,中國建立分級負責的核應急管理體系。核設施營運單位是核事故場內應急工作責任主體。省級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核事故場外應急工作責任主體。

——條塊結合、軍地協同。核應急涉及中央與地方、軍隊與政府、場內與場外、專業技術與社會管理等方面,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相互配合、大力協同、綜合施救。

——快速反應、科學處置。核事故發生后,各級核應急組織及早介入,迅速控制緩解事故,減輕對公眾和環境的影響。遵循應對處置核事故特點規律,組織開展分析研判,科學決策,有效實施輻射監測、工程搶險、去污洗消、輻射防護、醫學救援等響應行動。

編輯:玄燕鳳

關鍵詞:中國的核應急 核應急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久久亚洲精品频在久久 | 日本精品网站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午夜 | 中文字幕永久乱码专区 | 亚洲欧美色欧另类欧日韩 |